《我们的师傅》这部小说的灵感或素材来自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同学徐彦平,一个是我的堂哥樊家先。 徐彦平是我复旦大学作家班同宿舍的同学,他当年是诗人,现在依然还是。但因为...
公职人员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发声机会最多的群体,在文学作品中却可能是发声极少的群体,即使有,多半都在写他们如何装腔作势、巧言令色等。这类公职人员虽然很少很少,但...
三年前,《多湾》出版,我着手写《日近长安远》。如果说《多湾》是我献给故乡土地的一部作品,那么《日近长安远》我要献给这座我生活了四十年的城市。这座伟大的城市,自有她...
第七届花城文学奖 长篇小说奖 韩少功《修改过程》 获奖感言 感谢评委和读者的鼓励,感谢编辑们的帮助,给我这一份获奖的幸运。文学是一种精神长跑,跑出第一圈,第二圈……仅仅...
编者按 协会诗和丛书诗是诗人臧棣对自己创作的一部分“系列诗”的命名,迄今为止,这类诗歌写作已有十五年。臧棣想用一种集约式的方式来解决个人写作中的片断性。虽然组诗的方...
在无所归依的年月里,唯有抱紧手中脑中拥有的东西,握紧手中的笔,以想象和书写一点点为自己构建一个容身的场所。 会想起那条河。分离多年之后的某个夏日,在无休无止的蝉噪和...
我要建构的,不仅仅是纸上故园,而是整个世界的一个缩影;我想我要写的,也不仅仅是一己之经验,我还要写出一个人,一个活在天地之间的有着“赤子之心”的人。 最近几年,我的...
龚 静 追溯叙写家园不是怀旧,是看到时空的流动,看到生命和时代和自然节律的一切共生。 上周末利奇马台风肆虐申城,风啸雨豪,惊心动魄。待到周日,台风过去,蓝天白云,蝉鸣...
不久前,儿童文学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来到“齐鲁大讲坛”,以“文学的力量”为题,讲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文学之于我们的意义。 我们都是“吃”故事长大的...
老实说,为什么会写这篇——或说这么一种奇怪的——小说,我已经差不多忘了。但我还记得初稿完成的时间,2016年,应该是春夏交接的时节。 这个故事跟我绝大部分的小说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