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背景 习书五十载,研读祖国近百种古代经典碑帖,重点临摹“二王”、颜真卿、欧阳询、智永、孙过庭、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文徵明、王铎等十几位书法先贤的五十余种传世之作,报刊发表习书散论及书评文章二十余篇章,散见书法作品百余幅,由沈鹏题签书名、苏士澍撰写书评的《周振华书法作品集》系列丛书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七部册,即将再出版十部册。通过对古代书法的学习、思考与感悟并深化实践,致力于高古之视角,借用文学之功底,历时六年,提炼、归纳、概括、整理、撰写近七千字的书论。书论涉及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褒扬、讴歌与赞美;对书法艺术经典的咀嚼、领悟与理解;对书法书写实践的体会、体验与发现;对书界存遗的一些现象的认识、思考与研判。笔者以无限之虔诚,跪拜书圣,敬畏古法,为繁荣伟大的中国书法艺术,倾尽心力,奉献微薄。 1中国书法,是上苍的赐予,人类的骄傲,文明的象征。 2书法,看似凡简。拨开后,乃如 “观天体日月之广袤,窥宇宙银河之浩繁”。 3或许很难或再也无可超越的艺术经典,应该非中国书法莫属了。 4人正,书高;人善,书端;人勤,书老;人清,书贵。 5尚韵、尚法、尚意,归根到底是尚美。是将书法的无限个美置换一个立体的大美。 6书法家要具“心藏天地之格局,神植珠玉之骄润”其双重修为或矛盾秉性,才能驾驭并胜任书法这一伟大的艺术,才能真正成为书法大家! 7书法的正大气象,来自书家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豁达胸襟和一颗向上向善的悲悯之心。 8学习书法,如果你能喊出百名古代书家,通临百篇经典碑帖,涉足百座古寺庙宇,发表百篇文学作品,结交百位知心书友,那,您的书法就应具底蕴了。 9书法传世之作的条件及特征:好人、好字、书写的好文。 10人兴艺,奏九分功效;艺托人,仅一成筹码。 11书法家要具备起码的政治修为、政治素养与政治智慧。因为书以载道。 12书法可以借主人的光或他的势,即使他的书艺平平,可还是人多高书多尚;但主人借不到书法的光或它的势,即使他的书艺精良,可仍是人多卑书多微。于是,书法告诉我们:你好,它才好! 13经典,就是人们频繁地穿梭于时空隧道在那里永不休止的相互争抢的精神宝贝。 14书法,如果只是随意玩儿玩儿,字里一定什么也找不到。 15森严的书法,不是一般的人能超然并驾驭的了的,但不是一般的人又不会有更多的人轻易涉足。因为书法的回报漫长而吝啬,无论是名或利。 16书法家背负的三大使命:用手中的笔传承经典,讴歌时代,抒写人民。 17笔、墨、纸,为文房四宝中构成书法书写的三大要件。看它们!一个个有多柔软,可它们一旦相互作用起来,就能铸成“颜筋柳骨”。 18《兰亭序》的横空出世,其贡献不仅为人类创造了精美绝伦绝无仅有登峰造极的书法经典,它还教导人们要用“仰观俯察”的哲学思维认识事物,理解事物,驾驭事物,改造事物。 19习书,贵在久恒。坚持,可获得加速度的收益;放弃,那只好归零了。 20书法之路能否走的长远,取决于书者的动因和动力。而动因和动力又要看是什么样的动因和怎样的动力。 21书法家是熬出来的,要慢慢熬,一点一画的熬,熬上它几十年。即使你的天赋再好,悟性再高。也需要耐着性子一步一步的走完让你急不得、躁不得、恼不得的过程。 22少书因其稚嫩而不老,老书因其气衰而不盛,唯壮书左右逢时为最佳。 23一个人的书法艺术是其生命所孕育的心肝宝贝,书写的手不过是起了自我“接生”的作用。 24毅力,就是在超理性的状态下,坚定信念,磨练意志,蔑视障碍,粉碎阻挠,执着奋进的习书过程。 25科技,作为众人智慧可代代继承叠加积累;书法,作为个体才艺只能间接传承人人从零开始。 26中国的书法世界,里面穿插着哲学,蕴藏着史学,弥漫着文学,闪烁着美学,折射出耀眼的华夏文明。 27书法以它的无限包容,在接纳和拥抱地球上的每一位公民,不论性别、年龄和种族,甚至不问学历高低。但它又非常苛刻、挑剔,至今被它认可并张榜的人凤毛麟角。 28赵孟頫曰:“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学之,便可名世。”阅君之言,万千感慨,顿生惭愧。吾今人得古刻谓之揽胜,习书更应专心致志,以奏大效也。 29纵观书法之历史长河,朝朝代代大部分习书者都是书法金字塔底部的砖,但没有这些人的铺垫与围拱,塔尖就不够高耸更不够稳固。 30唐朝以来,中国书法的坐标曲线一直在平稳中渐渐压低,我们不奢望它再有多高的升扬,我们只祈求它再别继续低行。 31书法一定要好好书写。好好书写写不好与不好好书写写不好,是两种心境。前者总有一天会写好,后者永远不会写多好。 32学习书法,要像追求心上人那样,痴迷而执着,方可获得你的真爱。 33学习书法,要寻根探源,忌舀无源之水,不可擅自独行。 34当下,传授书法的师资,大致有这样几类人:教师、讲师、导师和师傅。他们的身份、身价;资质、资历;学养、学识;修养、修为不一,授课的方式、方法;水准、水平;对象和群体也不同。但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敬畏经典,取法乎上,避免或减少传统书法的日益流失与衰减。 35人生经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每段时光对习书者都至关重要。缺少哪段,均会影响其书艺的发育程度。修炼为“人书具老”的境界,需要习书者能够自始至终走好这样一个漫长的完整的书生旅程。 36大作品,不仅表现为大尺码、大规格、大篇幅。更重要的是看其书写的内容。手札也藏大气象,斗方亦见天地情。 37何为好字?筋骨立,血气涌,神情昂。 38艺术的本质是美,书法亦然。书法家要用眼去观察美、捕捉美、判断美;用脑去思考美、提炼美、概括美;用心去体味美、酝酿美、融汇美;用手去描摹美、刻画美、展现美。 39大家很少张嘴,更多的交给作品代言。 40书法家都有过求字于你的经历,这可是考验和检验书家学问与修为的重要环节。 41当下的书家,仿佛人人背负一身的债,身边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债主产生。他们不敢不为,惧怕因小失大,即使“三搭两赔”。为此他们纠结、矛盾、疲惫,所欠下的似乎至死也还不清。 42作品里的习气,传递和折射着书者做人的习气。正本先要清源。 43古希腊讽刺散文作家卢奇安说:“灵魂的财富是唯一真正的财富,其他的财富都伴随着更大的烦恼”。其实,书法就能装备我们的灵魂。 44命运意外的将你带上书法之路,请记住!这扇窗是你自己打开的。如果非说是上帝的赏赐,那上帝就是你自己。 45评判书家是否优秀,至少观其三个方面。即:具备“书、评、论”三要素。书,就是写一手绝妙的好字;评,就是能撰写精辟的书法评论文章或对书法作品给予客观准确的研判;论,就是通过广泛而深刻的习书实践能够高度提炼总结概括出传世的经典书论,哪怕就一点、两点。 46不用一味地给书法戴高帽儿,谁也不会凭空借它多少光。等真的是因为书法改变并成就了你的时候,它会毫无保留地向人们推崇你。 47就想听好听的,谁不想听好听的。都喜欢听好听的,那我干嘛不说好听的!于是,书法评论就变成了只说好听的。听了好听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看这多好! 48书法评论家不能只评不书,书法家也不可光书不评。书、评相长,切莫偏颇。 49楷书没写好,直奔行草,确实急了点。还裱了送人,就更不矜持了。 50书法家什么样的脾气秉性,可能就会偏爱或偏重哪一种书体。如五体皆爱皆书,那可能就是多重性格或复合秉性。但要实现某一书体的精道,是否应该一主多辅。 51良知与担当,能润化焦躁,稳定臂肘,从而有效调节和完善书家的笔法、墨法及章法。 52书法线条的形成,来自两个方向的力:一是水平方向;一是垂直方向。两个力聚焦笔端互为作用,呈现出跌宕起伏、快慢有节、提按使转,浪漫潇洒、变化无穷的书法大千世界。 53我失去过很多与书法大家名家二人合影的机会,以致出册子时总缺少这个单元。可我怎么也抓不住适合的点,因为怕麻烦他们,惊扰他们。其实,这纯粹是我的多虑。那好,我就以这样的方式予以补救:默默的向他们鞠躬致敬,虔诚地学习他们的精神与品质,努力与贤思齐。 54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如果可做到二人行必有我师!那您真正为师的日子就不远了。 55拜师,当然可以借师傅的光,但切记:日后一定要“高息”(高超的人品和艺品)偿还! 50喂食花粉的幼虫,长大后变成了工蜂;喂食王浆的幼虫,长大后变成了蜂王。对书法后生的培养,不妨试试“王浆哺育法” 56书家的“眼力”很重要!也就是通常说的“眼独”。视物透彻、精确、入木三分。或是指审美水准,维美、立体、细腻。在书写的过程中,能洞察微小的差异,以独特犀利的眼光,居高临下,把控大局,扫描细节,从而及时发现并捕捉瑕疵,纠正偏差,迅速准确地加以调整,以确保每个字的结体和章法布局的合理与完美。 57不要总喊书法难,或干脆以此为习书的不够努力,不够扎实,不够发奋,不够刻苦而极力开拓。至于书法难的问题,要沉下心来,找准并挖掘具体的症结!弄清楚它到底有多难,难在哪儿。 58大家书写的好字,看上去为什么那么美!是因为结字的高度精密与笔画的极度精致的融合,这是日积月累,反复训练所具备的功底。尤其小楷,笔迹失之毫厘,便谬以千里。所以,书法难。 59中国的书法,其书写状态是一个曼妙而繁复的过程。在特定有限的时空,要干净利索地完成起笔、收笔;方笔、圆笔;提笔、按笔;直线、弧线;且轻、重、缓、急;既有速度、力度之变化;又要体现质感、美感之神韵的一揽子潇洒而有序的动作,这是中国书法最令人心醉痴迷和痛快淋漓的地方。 60伏案小书,如数家珍;悬腕大体,如撷日月。一静一动,笔势分明,境界两重,心性各领千秋。 61在极有限的单位时空内,其线性轨迹变化的幅度和频率越大、越高、越跌宕,把控和驾驭的难度也就越大。书法线条就具有这样的特性,尤其是行草书,线条在行进中频繁穿插着毛笔的提按、快慢、节奏、韵律之动作。所以书法的核心步骤其书写环节就显得很难。 62学习经典,不仅仅只是临摹古帖,人类所创造的所有艺术领域的经典乃至宇宙万象迸发的全部文明,都要用心智去感悟,用情感去揣摩,用灵魂去触碰,将尖尖的触角探进深处,贪婪地吸食里面的精谷汁液。 63听到过很多人感叹,大多作家的书法水准与他们的文学才华不相匹配,看他们的小说、散文、诗歌,那叫一个给力!但他们的大字看着不解渴儿。这些大作家本应该书法再好些,凭他们的文学感觉和造诣,他们可以做到,完全能做到。 64中华民族历代名垂千古的书法大家,无一仅因书法而垂名,但他们留下来的让后人铭记的确是他们的书法及书艺。 65搞书法,不光写,还需要了解很多事儿,明白很多理儿。 66书法的成本很高的。通常艺术水准与习书成本成正比,当然也不完全。成本大致有两方面:一是有形或有价成本,主要包括笔、墨、纸、砚和相关的书、帖、学费、书展等等。二是隐形或隐价成本,包括书家一生的探索、追求;时光、时间;体力、精力;学养、学识;经历、阅历;思想、思维;修养、修为;体能的消耗、体质的磨损等等。可见,一个好字的来之不易! 67最可怕的是书写不计成本,练练手也讲究一番。书家要最大限度做到降低书写成本,提高作品产出率,以减少对资源的耗费与浪费。 68如果书家的全部开销,均来自他艰辛的创作,那他一定会精打细算。哪怕一块小纸,也会派上用场。当然,很多大家也是我们的楷模。 69凡法,均为刚性。书法亦之,绝不可放荡不羁。 70总有人竭力去丰富“双百方针”的内含,然后再努力拉抻它的外延。以为其书法的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寻求依据。 71当下的书界,似乎在萌生法不责众的势头,一旦形成,这对书法艺术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72通往书法之巅的路,遥远而漫长,且荆棘丛生,险峻曲折,跋涉起来太坎坷太崎岖太艰辛太吃力,于是,有人想到了旁门左道,另辟蹊径,并美其名曰:“创新”。从此书将不书了。 73书法,强调的是法,法是灵魂。法找不到了,书也就死了。 74写不好,索性就不好好写了!于是,丑书隆重登场。好一派千奇百怪。 75丑书本无法,自然非书也! 76很多人习惯地认为:只要是毛笔蘸上墨在宣纸上写的字就是书法;只要加盖印章装裱好悬挂起来供人观赏的字就是书法;只要是名人名家官员写的毛笔字就是书法。其实,定义书法远没这么简单。 77书法,法为天。善守法者,方通晓法,敬畏法,掌握法,遵循法。视法至高无上也。 78很多艺术形式,创作完成后,还可以不断推敲、反复打磨,直至作品精益求精。而书法不可,一切准备均在创作之前,它的创作过程其原理很像射出去的箭,落笔便一发不可收。所以书法的“打磨”要前置。 79如果说学养将书艺推至人生的巅峰,那境界就需要血泪来滋养和提升了。 80作为书法大家,不仅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一定还要是一位杂家和社会活动家。 81古今历代习书者成千上万,可谓一人一面,一笔一书。其实诸多的书家无非归此四类也:即人高书高者;人高书低者;人低书高者;人低书低者。垂名千古的书家和百世流芳的书作,往往是人高书高者所为(至今,吾尚未见与其相同之提法,如偶出一辙,当论学识薄浅,立即撤回)。 82宣纸上的墨迹,加了章印,放出去,就成了作品。同时也变成了颂扬你的海报或诋毁你的证据。 83古代书法大家的成名模式:他的字,先是出类拔萃!凭此,步入仕途。而后,做了大官、好官、清官,一身正气!人更高,字更好!于是,死后他的灵魂便镶嵌在这个世上,连同他的书作。 76取法乎上,是走近古人的最佳捷径,也是书者追求经典的最高境界。 84书法的艺术价值,完全取决于书家的完美度。 85书法家的一生,也存在精力分配的问题,特别要兼顾好“一动一静”,静,过之则面,动,过之则燥。 86赵孟頫日习万书,于是,我们便领教了什么是天道酬勤。 87静观人类所创造的诸多惊世绝技,用心体味并细细咀嚼,然后再去领悟书法,这时感觉它还有那么难吗? 88书法家的一生,似乎七成的光景都在忙碌的准备着。如果他的追求更理性更严苛,目标更宏伟,那他的准备可能仍在继续。 89办书展,多像是女人的一次“生产”,欣喜而庄严。如果是“早产”,就会令所有的人提心吊胆。 90书法、书法家、书法作品,这些概念似乎一直很模糊,其实,它们的界定本该是很严格严明严肃的。什么是书法?什么样的人是书法家?什么样的字是书法作品?如果这些一天不清晰,书界就一天不清静。 91人类所创造的无数文明成果,不断被后人所超越。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什么难以超越或无可超越?是因为毛笔书写退出了“仕途”?不在承重?!还有什么原因? 92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将各行各业各各领域划分的极为细致,但作家和书法家不要那么“泾渭分明”,我觉得他们所从事的是一回事,不分你我。 93作家的书法是其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文学之外的副业,所经营的均属文字的范畴。 94小字无功底,大字仅毛皮;小字功夫深,大字含真金;小字学问大,大字书天下。 95一些作家漠视书法家的文,一些书法家不屑作家的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6在中国,书法是最能为作家的身价添加筹码的筹码。字好!你的文学气象会更加宏大,口碑会更加立体,名望也更加高耸。因此,作家应该经意书法与文学的匹配。 97如何通过书法艺术将普世价值和个人的情感内核最大程度的而又准确、透彻、淋漓地表达出来,最终取决于书家文学素养的高低和文化修为的深度。 98从我国近现代作家这一群体的书法特点看,通常带有一些随性、知性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任性。这可能是文学的特质与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态互为交织所形成的书写特征。 99成就书法,要承认天赋。喜欢,热爱,其实也有天赋的成分,但远远还不够。 100凭什么相信你?你不去做,就不会有人知道并永远无法印证你的天赋与才华。 101一位有学问、有学识、有学养的人,他的字差不到哪去,至少有味儿。如倾心耕耘,定生一派气象。 102书法,很少的部分是学来的,更多的是像麦苗一样由心灵深处长出来的。 103天赋是阳光,悟性是土壤,勤奋是雨露,执着是种子,作品是郁郁葱葱的春天。 105书法家所具有的眼界、担当、胸怀、人格、气质、风骨乃至脾气秉性,可能最终决定其书艺风格。 106大家的名望和名誉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各个方面的“舍”换来的,舍多少,就回报多少。 107几千年的书法发展史,证明了一个无可争议的话题:那就是书法一定是君子才能成就并将其发扬光大的行艺。 108书写,其实就是“控制”。线条的质量取决于书家对毛笔控制的精准度。笔迹的浓淡、干湿、方圆、提按、使转以及书写的速度、收放、开合、节奏、韵律,均在精心控制下完成的。联想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亦无一不是“控制”的高手。学会控制,才有望成功。 109书写不是身体摇晃的幅度越大就越有力量。见过母鸡下蛋吗?它要聚精会神地用尽周身气力专心致志地履行生产,这时它已无心亦无多余的力气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110书家所迎来的最真切的评价,莫过于来自遥远异乡的陌生喝彩。这样的声音哪怕很微弱,但绝对是最真、最纯、最捍卫你尊严的淡如水的叫好。 111书圣《书论》曰:“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意思是说:“书法是种深奥微妙的技艺,如果不是学识渊博通达且有大志之人,是学不到手的。”因此,如果血液里找不到书法的基因,那是否应该重新考虑你的选择。当然就是个人雅好亦无妨。 112经典行书之笔迹,像是美丽动人的姑娘翩跹起舞,谁不想追求。可那是要付出很多的。但一旦到手,美妙的日子便来了,姑娘的一颦一笑,都令人陶醉心仪,即使哭的时候,那也很美。 113每位书家对美的接纳和固留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对美的接纳程度高,对其有着非常透彻饱满的认知,存储在大脑中的美就会在记忆区能长时间驻留,抑制衰减,那书艺提升的就快。反之,就会受到制约。 114书法,好像很难让人为它掉泪,无论是书者还是观书者。它更不会轻易走进普世大众的内心深处或轻浮的撩拨人们的脆弱情感。它留给我们的似乎全部是理性,它真实一门深邃莫测的艺术。 115行草书的线条,瞬间就生成那么多矛盾,呈现那么多变化,制造那么多跌宕起伏,真乃玄妙! 116关于临帖:临帖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需选帖、读帖、品帖、悟帖、嚼帖、研帖等;临帖中,要拟定不同的战术,选临、精临、实临、通临、意临、攻临等;临帖后,针对习作要理性地思考、揣摩、对比、审视、裁决、研判等,总之,围绕临帖需万众来护航,最终确保这艘旗舰乘风破浪抵达书法大洋的彼岸。 117为什么总临的不像,那是我们与大师差得太远。 118当书法能使你为它日思夜想了,你的生命里程分分秒秒都伴随着它的影子时,那这个体系就会在你的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立体,越来越圣洁。 119不通神,不走心,不过脑的书写,那是在梦游。 120很多人这样讲:“入帖容易,出帖难”。其实,很多人还没真正入帖,谈何出帖。因为从入到出仿佛是一个漫长的看不到尽头的令人多少有些畏惧的过程。如果意志不坚,徘徊不前,犹豫不决,那出帖的时日可想而知。但真正入了帖,就意味着出帖那一天。 121什么时候将临帖当做一件无比快乐无比幸福的事情了,就意味着你已经跨进了书法之门。 122临帖时,手、眼、心、脑高度聚焦于笔端,它们同呼吸,共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123每个人学习书法,一定有其目的。这个“目的”决定了你书法之路的未来走向和价值取向。 124有这样一种现象:分明知晓有些人其书作的价值日后随光环的剥去会一落千丈,可当初还是大有不惜血本讨他字的人。这还正常吗。 125当官的可以研习书法,但要注意角色的转换。 126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本来当官的就应该书法好,书法好才可以当官。历代书法大家均来自那些当官的,所以中国才创造了难以逾越的书法经典和高峰。有人认为:平民百姓也想写好字,好好写字,可字再好,所含的成分也不够,因为他们不可能有如此高的站位。怎么写,字里都缺东西,也就谈不上好。对此感慨!但是现实。 127当书法成为信仰,你朝圣的脚步就会变得坚实而急促,你的灵魂会发出强烈的呼唤,你的心早已提前抵达。 128我赞赏张旭光先生的行书取法路线图:晋人——王羲之——《圣教序》——王羲之手札、尺牍——《十七帖》——《兰亭序》。应该说这是一条可取并少走弯路的途径。 129永远的跪拜羲之,敬畏古法。 130书法和玉一样,人养字,字养人。 131研习书法,心到手未到,有望能到;手到心未到,等于没到;心未到手亦未到,永远达不到;只有心到手到,才有可能达到,但也不是板上钉钉。 132书法,仿佛更愿意接纳和暗恋那些凄凉而孤独的灵魂。 133学好书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于是,吾觉得需九挂马车方可拖动:一挂:天赋、心智、灵性;二挂:苦难、坎坷、血泪;三挂:学问、学养、学识;四挂:虔诚、敬畏、挚爱;五挂:经历、阅历、心历;六挂:恋帖、嚼帖、攻帖;七挂:心到、意贯、气满;八挂:发奋、毅力、久恒;九挂:传统、时代、个性。 作者简介 周振华,北京市昌平区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研究)、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