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专家聚焦:文学如何直面时代现实,并做出有力表达


    原标题:2018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举行,专家聚焦——文学如何直面时代现实,并做出有力表达
    对一部长篇小说,或是我们时代总体的创作,自然会有各种不同的评判标准,但也未尝不是如评论家李敬泽在日前于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举行的“张炜长篇小说《艾约堡秘史》新书发布会”上所言,有一个复杂的相对性的尺度。以他的理解,这个尺度体现在一个作家的创作能否直面我们的现实,以及对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况提出自己的疑难,并在总体上做出真诚而有力的表达。
    以此对照,李敬泽表示,2017年很少有中国的长篇小说达到了这一标准。在他看来,我们的作家有很多的想法,可以做出很精致的、很可爱的东西,但这个时代真正有意义的写作,真正有力的写作,还是要能处理和把握现实。“这也是最终衡量我们这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大家都喜欢用一个词,叫‘正面’,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
    “搬动”庞大现实的气力和勇气
    当然,有困难并不是说作家就不该去做这样的努力。恰恰相反,即使明知“搬动”庞大的现实,很可能会失败,却依然能迎难而上,才能像李敬泽说的那样,体现出一个作家的胸襟和气魄。在他看来,张炜进行的就是这样有大气魄的写作。
    《艾约堡秘史》通过私营企业巨头淳于宝册吞并风光旖旎的海滨沙岸的典型现代事件,聚焦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既高度依赖又相互纠结的尖锐现实,直指工业化城市化和资本扩张过程中的公平与正义问题。淳于宝册历经磨难,由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声名显赫、举足轻重的大实业家。由他亲手缔造的狸金集团成为一个无坚不摧的北方王国,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与一个小小渔村的对峙中却陷入了一场胜负难分的痛苦鏖战。
    某种意义上,淳于宝册这个人物,集中了这个时代很多精神的困境,也正是张炜要处理和解决的难题。李敬泽表示,我们会在一些作品里,看到一个人物身上集中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最后这个人会被这些矛盾,被这个时代所谓的现实感压得动弹不得,到了就是一声叹息。“但我们看到,淳于宝册依然是有内在和外在的行动力的,他不仅能面对内在的困境,同时在经过艰苦的过程后,依然有能力为自己做决定,这是特别可贵的。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会不会有这样的人,这不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是一个作家就是写了这样一个人,而且整部小说让人信服,这就叫艺术和小说高于生活。”
    在李敬泽看来,张炜的这部小说,为我们时代的写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它对当下文学是有意义的,我是说对作家如何站立在这个时代的高处写作是有启发的。”李敬泽表示,张炜一直活跃在新时期文学里,已然是一个经典性的作家,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那个荒野上的少年,那个不怕失败的少年。他依然能够打着赤脚,像一个孩子一样,直接扑到生活的泥泞里去,扑到世界的说不清的地方去,去面对那些复杂的、困难的、说不清的东西。“对写作来说,最核心的是气力,还有就是勇气。作为文学的新作者,有勇气不难。但对于一个有了名声和历史地位的作家来讲,勇气比什么都重要。”
    确如其言,张炜表示,这次写作于他是一次冒险。他这么说是因为眼下一说到企业家,大家脑中都会浮现出影视等媒介里塑造的形象,换言之,这个形象已经概念化了,所以要写出真正的、不那么概念化的企业家就很困难。再一个冒险是写爱情。“影视剧里,有很多爱的呈现,针对企业家的爱情,也有一套现成的体系和模式。想把企业家的爱情写得像那么回事,就要把概念化的词语全都粉碎了,拿出自己的表述。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恐惧、谨慎去寻找自己的语言,走入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和自己,这个意义太重要了。”
    事实上,为了这次写作,张炜可以说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这不仅在于他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接触了一些所谓财经界的人,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生活、爱情乃至于家庭和睦等细节,还在于他这部小说是时间慢慢沉淀出来的。张炜回忆说,1988年,他在外边游走的时候,碰巧遇到了一个老板,他一眼就认出是他十几岁时认识的一个文艺青年。那时,他们彻夜谈文学,老板说他写了好多稿子,大概七八百万字,都没拿出来发表。“我就问他,准备拿写的那些作品怎么办?以后还写不写?他说,我以后还要写一点,我有钱,我可以把我过去写的东西,用小牛皮烫金的书封包起来。我真是觉得这是一个有吸引力有魅力的人,他有那个文学雄心,确是超出了一般老板的抱负。”
    当时,张炜就想总有一天,他会写写这个人物。到如今,他终于把从1988年就开始思考的东西,冒险写了出来。这正应了他自己的话:“我写长篇没有一个少于15年的酝酿。这样的长篇出来以后,它是有重量的。仅仅一两年、两三年甚至四五年的思考,这个作品肯定是写不好的。”
    某种意义上,正是基于张炜的深入思考,评论家陈晓明从这部小说中感受到了非常直接的精神上的冲击和挑战。陈晓明坦言,小说写出了他那一代人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这一代人是脱贫致富了,奔小康了,但在精神和心理上面临一个非常大的落差。“在这部小说里,张炜不断在追问,淳于宝册在物质上什么都有了之后,他的精神、他的内在、他的心里还存留着什么东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