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2017年网络文学:“媒介融合”与“世代更迭”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多重媒介融合的时代,没有人是“单一媒介人”,所有人都是“融合媒介人”。所谓“世代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媒介差异。从媒介变革的角度出发,我们更能理解文学的变化、世代的更迭,以及我们自己持续不断的内心冲撞。“媒介融合”和“世代更迭”在2017年呈现出十分突出的特征,在未来的几年内,也将成为我们观察网络文学发展趋向的重要维度。
    跨越“媒介震惊” “IP 导向”下的多元生态
    20年前,媒介革命进入文学领域,带来一场猝不及防的“媒介震惊”。网络文学进入了以网络为媒介的亚文化空间,一方面充分发展了新媒介特性,另一方面,也隔断了某些文学传统和资源。“震惊”总是暂时的,随着互联网成为主流媒介,“网络文学”也不能一直以“网络”这一媒介属性笼统命名,而是要在网络媒介环境中,重新生成文学的多样形态——网络文学是网络时代的文学,其文学形态与纸质文学一样,是多种多样的。
    网络文学形态多样化的生成,前提必然是其环境生态的多元化。2015年以后兴起的跨越多种媒介的IP运营正是打破网络文学以超长篇类型小说为绝对主导、在亚文化空间相对封闭性发展的一种爆破性力量。
    对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网络文学来说,IP运营可以让其从以前单一的付费阅读模式升级为产业化运营。IP商买的是整篇文章,而不是像VIP收费制度那样按字数收费,字数越多收费越高。作者卖的是世界观、是故事、是人设、是文笔、是他/她的粉丝团。当作者不再是流水线上的计件工后,似乎又变回了“手工艺人”——当然,只是似乎。因为这个手工业是“后工业时代”的,作家完成的“作品”不是独立自足的,而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生产中的一个部件。如何在“IP导向”的生产链条中,保持文学生产的相对独立性,这是另外的问题,这里暂不讨论。
    进入IP时代,出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原本在商业化跑道上跑得慢,“工业化”不充分的网站反而占先了,比如晋江文学城。创立于2003年的晋江文学城,直到2008年才施行VIP收费制度,在诸多VIP机制的商业网站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粉丝的主导性,管理风格接近于“无为而治”。在其他网站为快餐式消费者们大量产出同质化的类型文时,晋江喂养了有更高需求的“老白”读者们,也培养了一群对作品有鉴赏力、对网站有群体归属感和忠诚度,肯为喜爱的作者们花钱的粉丝型读者。这个“有爱+有钱”的粉丝群体的存在,也让在IP机制中坚守工匠精神的作者有了底气。十余年来,在“有爱的粉丝经济”的滋养下,产生了大批精品好文,经口口相传,逐渐建立起圈内的“经典”序列。进入这一序列的作者、作品,到今天就成了资本最为看重的IP。于是,与阅文集团其他女频网站的市场体量相差甚远的晋江,在IP时代“华丽逆袭”,成了IP内容高地。
    IP打破的不仅是单一的付费阅读模式,同时也打开了媒介空间。什么是IP?“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为“知识产权”,但并非印刷文明系统之下的著作权,而是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模式。换句话说,IP运营就是要进行跨媒介文艺生产,而每一个媒介背后都是一个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阶层、趣味和文化渊源,一部“全版权开发”的作品,势必老少咸宜,男女通吃。在“IP导向”下,原本在一条“单向街”上向“青少年向”、“二次元化”狂奔的网络文学,有了前后左右的路口,跳出了相对封闭的亚文化空间。
    与做网文起家的老牌网站不同,“IP向”阅读平台往往自带丰富的IP开发资源,如“火星小说”以中汇影视为依托、“爱奇艺文学”以爱奇艺视频为母体,它们需要的是IP的多媒体开发价值,小说传播本身倒在其次。从老牌网站那里购买IP 版权固然是最主要的途径,但当“囤货”所剩无几以后,就不如自己开发。这些“IP向”阅读平台给出的自由空间和资源利益都是老牌网站难以企及的,这无疑是“回归大神”和其他急于摆脱网站控制的网文作者最佳的选择。
    在VIP制度成气候之前,网络作家的发展路径基本是网上成名后就到线下发展,甚至刻意剥离网络作家的身份(如安妮宝贝、江南等)。还有一些一直立身于畅销杂志的作家,一直没有真正进入网络。随着纸质出版业的衰落,这些作家也有向网络迁移的趋向,“IP向”的新平台无疑提供了再次入场机会。于是我们发现,这两年,一些“老大神”又回来了。如“新武侠”代表人物之一沧月,于2017 年6月将全系作品电子版授权给“四月天”重新发布,并于12月底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连载科幻小说《星沉永夜》。曾位列言情“四小天后”的藤萍,于2016年正式签约火星小说,推出篇科幻网络小说《未亡日》。已移居海外多年的“元老级”大神风弄,也把她在“米国度”(台湾网站)连载的《金玉王朝》同步发布到“咪咕阅读”。这些“老牌大神”如果再回起点、晋江等主流网站,未必拼得过更年轻的一线大神,但却有着更高的文学起点、更老到的文笔、更忠诚的铁粉团,以及比纸质文学传统更深的渊源,可以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元素,探索新的可能。
    “IP导向”新平台的出现和自媒体商业渠道的畅通,改变了以往网站绝对主控的生态,一些作者开始自立门户。如原起点中文网的“白金大神”天蚕土豆离开老东家后,新书《元尊》开启“全网连载”模式,于9月14号在纵横中文网、17K中文网、掌阅、阿里文学、火星小说等除阅文外的所有重要平台上线,并将作品版权与IP的开发掌控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显示出IP时代顶级作者的自主性和强势地位。此外,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也突破了网站渠道限制,开辟了网文新空间,找到一条更以文学为本位的小众写作模式。七英俊的《有药》、蔡骏的《最漫长的那一夜》都是以微博为发表平台的;倪一宁的《丢掉那少年》、匪我思存的《爱如繁星》都是以微信号为平台。这些带有惆怅气息的小说把一股“纯文学”气息带回了网文,精确的笔触,微妙的感觉,即使用文学期刊的标准衡量,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
    一般而言,由粉丝创建的小众亚文化社区最有创造力。而一旦壮大起来进入主流化,却可能失去其原有的特性和魅力。晋江本来是小众聚集的最大乐土,随着IP开发的成功,大量“圈外”读者进入,一些老读者便再度迁移。她们逐渐在晋江论坛的文库板块、随缘居、不老歌、长佩、LOFTER等非VIP站点汇聚起来。《如此夜》《杀戮秀》等更有抵抗性和异质性的作品都诞生于这里。
    小众写作未必只栖居于小众部落,也有在主流网站大张旗鼓安营扎寨的特例。迄今为止,已经在起点中文网连载8年的《临高启明》是一部网络文学史绕不过去的作品,它的成书方式生动地演示了互联网写作中“集体如何智慧”。这部小说的作者吹牛者实际上是一位总执笔人,他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始终与读者密切互动,并直接采用了大量同人创作。应该说,《临高启明》是论坛时代的网络部落文化孕育出的“宁馨儿”。在创造“临高”世界的过程中,许多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参与其中,放飞自我的想象,这种对于“写作民主”的想象又何尝不是文学写作的乌托邦?
    “九千岁”人多势众 “欢脱风”势不可挡
    网络文学发展20年间,不但媒介几经变迁,主流读者群的代际也在不断更迭,大致而言可分为三个世代:“70后”、“80后”、“九千岁”。第一世代以1975年前后出生者为中心,他们从小读港台武侠言情等小说,在20岁左右成为中国大陆最早的个人电脑用户,网络文学网站的创始人、早期大神也大都属于这一人群。第二世代以1985年前后出生者为中心,青少年时期接受了上一代所开创的网络类型小说,同时也看动漫玩游戏。他们将网络文学进一步向网络化方向推进,打造了“爽文”的核心模式。目前,他们仍是网络文学的中坚力量,最当红的一线大神大都从其中间产生。第三世代以1995年前后出生者为中心,是与互联网一同长大的一代。他们与欧美日韩“网生代”同步接受最新网络文艺的滋养,在精神上拥有一个二次元世界,正在把网络文学推向二次元方向。这三个世代如今共同塑造着网络文学的面貌,虽然被外界视为一个整体,然而他们之间不但有着内在的差异,有时甚至表现出价值和趣味上的鸿沟。
    比起“80后”,“九千岁”才是真正享受了中国30年经济增长和独生子女政策红利的一代,他们非但没有“70后”童年记忆中的布票粮票,也没有“80后”的房贷压力。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包括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网络空间给他们带来了无数个“平行世界”,在各种亚文化生态中自给自足、自娱自乐,与主流社会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不再渴求既有体系的认可。他们是犬儒的、小确幸的,但却是天生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一代,随着媒介革命的深入,世界文化潮流正在向他们走来。
    据阅文和掌阅两家行业巨头2017年的统计数据,目前读者中“九千岁”的比例达到七成左右,作者也占到一半左右,人数大约在2亿左右。网生一代已经全面崛起,并且人多势众,他们的价值模式和快感模式必然改变着网文的叙述模式和爽点萌点。
    成于“70后”、“80后”之手的网络小说,在千变万化的类型背后,有一个核心的模式,就是“屌丝的逆袭”。这是当代青年深层焦虑的折射——社会价值观单一到只剩下世俗成功一途,而事实上阶层日益固化,下层青年的成功梦只能靠在幻想中满足。“屌丝的逆袭”虽然奉行的是丛林法则,仍是某种宏大叙事,即认定世界有一个总体的价值体系,个人需要在这个价值体系内获得认可。而在胸无大志的“九千岁”看来,这个宏大叙事太沉重了,人生的意义不在做人上人,而是让自己高兴。没有了苦大仇深的情感动力,即便是屌丝也懒得逆袭。于是,他们把以往宏大叙事的深度模式去掉,变成数据库,供自己“搭积木”。日常向、欢脱风和陪伴感成为网文的新潮流。《一念永恒》(耳根)、《修真聊天群》(圣骑士的传说)、《美食供应商》(会做菜的猫)都是顺应着这一潮流而出现的。其中,《一念永恒》和《修真聊天群》都是修仙小说,前者是耳根的转型之作,后者是老牌作者圣骑士的传说抓住新潮流的成果,它们不约而同地显示了修仙小说的转型。
    这三部作品的作者都是“80后”,他们率先踏入了新一波潮流。随着网文写作门槛的提升和老一辈大神的霸榜,年轻作者们成名的年龄不可避免地延后了。当“90后”乃至“00后”成为网络文学的真正主角后, 又会如何“我手写我口”呢?再有,“九千岁”恰好生长于一个“去政治化”的时代,但是“去政治化的时代”与“网络时代”的重合不是必然的,他们不关心政治,不意味着政治不关心他们。当他们重新被纳入现实的社会秩序后,二次元与三次元、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他们将如何应对呢?这些都将是我们未来观察的重点内容。
    “主流化”走向“国际化”
    “主流化”是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的主要趋向,在跨媒介的同时也跨出国界。2016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成为网文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网文出海”已成为一种全球文化现象,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目前Wuxiaworld(武侠世界)、Gravity Tales(引力)等翻译网站已基本完成与阅文集团、中文在线等中国网站的合作,国内居于网文界霸主地位的阅文集团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并将“网文国际化”作为集团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2017年5月,“起点国际”正式上线,成为海外布局的开端,这也是网文行业已拥有相当高的产业成熟度后的必然选择。
    目前,有上百本中国网络小说在这些网站连载翻译着,有的还在同步更新。《一念永恒》《修真聊天群》《放开那个女巫》等都在其列,其中二目的《放开那个女巫》(起点中文网)虽是新人新作, 却同时在海内外受到追捧。这部根植于中国互联网文化的超级爽文,以西方中世纪历史为背景,以叙述上极佳的节奏感和情理上适宜的分寸感,将男性最难以割舍的渴望——情欲、暴力与历史——融汇在了一起。将这些作品的海内外粉丝评论参照来看,可发掘出不少文化研究的命题。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多重媒介融合的时代,每一种媒介背后是一种人——印刷人、电子人、网络人(PC人、手机人)——有着不同的审美结构和感知方式。其实,没有人是“单一媒介人”,所有人都是“融合媒介人”, 只不过居于主导的媒介不同而已。所谓“世代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媒介差异。从媒介变革的角度出发,我们更能理解文学的变化、世代的更迭,以及我们自己持续不断的内心冲撞。“媒介融合”和“世代更迭”在2017年呈现出十分突出的特征,在未来的几年内,也将成为我们观察网络文学发展趋向的重要维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