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放弃探究时代精神 网络文学就是“长不大的孩子”


    关键词:网络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年选(2019)》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剖析、评鉴一时代“特长的文学”,是文学批评的重要使命。网络文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亮点和“特长”。网络文学批评建构符合中国网络文学特色的话语体系,形成具有前瞻性的舆论导向和正确的价值规范,剖析网络文学发展的精神困境和产业链弊端,阐释经典之美,已是时代重托。
    黄发有主编的《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年选(2019)》(海峡文艺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搜集了2019年网络文学理论批评精要之作,是一本检视当下网络文学批评视野、精神向度、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文献。该书从把脉网络文学精神格局、彰显时代使命,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分析网络文学的生产和消费机制以及提炼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模式等层面为我们敞开了批评的前沿阵地。
    顺应时代关切是网络文学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
    多年来,网络小说在类型的创造上取得突出成绩。批评家们意识到,要总结传统网文的成果,必须从类型文入手。因此,《年选》中收入的邵燕君文章,全面盘点了网络文学发展史及其生成机制,她总结道:“网络文学发展的20年,正是中国重大的社会转型期。……网络文学全面细致地展现了中国人20年的心理历程,一部网文类型史,也是一部国民心态变迁史。”黎杨全也指出,网络文学借助数字媒介虚拟生存体验,体现出“网络存在无意识”,即现代人的心理结构。借助精神分析法,批评家们准确剖析了作为大众文化的网络文学的深层心理结构。
    隐伏在网络文学深处的集体无意识与商业化结合,酿成类型小说创作的固化与僵化现象。诸如玄幻修真、盗墓穿越等同质化与雷同化现象极为严重,这也引起批评家们的担忧。何弘指出:“网络文学要想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在题材方面进行创新,要有能力表达时代经验,体现时代精神。如果不具备对现实经验的处理能力,不具备对时代精神的表达能力,网络文学就真成了‘长不大的孩子’。”显然,如何顺应时代关切、表现新时代精神,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题材创作、塑造“时代新人”,这需要网络文学领域集中力量解决的时代课题。
    可喜的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创作逐渐成为网络文学新趋势,并开辟出新的美学空间。黄发有充分肯定了网络文学创作这一新的战略性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但他同时也指出,网络文学“在表现现实的深度上亟待加强,还要避免题材撞车、文字粗糙、艺术同质化的通病”,并认为“质的提升才是真正考验”。
    典范性、传承性、独创性和超越性,可以视为网络文学的“经典”标准
    当前,网络文学的“经典化”已经成为趋势,批评家们亟须通过剖析网络文学经典化的产生机制,建立具有阐释效力的经典类型和文本谱系,才能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精神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可以说阐释的焦虑和困境,依然是当前网络文学批评的重要问题。
    对于建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重要性,欧阳友权指出,秉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规范,这不仅仅是网络文学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建设,事关国家文化战略、网络话语权、新媒体阵地掌控以及大众文化消费、国民阅读和青少年成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林俊敏认为,网络文学因大众媒介而形成与传统文学有别的“经典”生成机制和谱系。网络文学经典产生于互联网这一以分享、认同、吐槽为中心的互动式社交空间中,粉丝社群纷纷形成文学、情感和价值共同体,并不断稳固着作品的地位。
    通览《年选》中的文章,不难发现,坚持文学性和网络性的统一应该是批评家们的基本共识。目前,较具参考性的网络文学“经典”标准,是邵燕君提出的典范性、传承性、独创性和超越性四个标准。要而言之,典范性表现在传达出时代最核心的价值指向,并将之熔铸进最具表现力的类型文中;传承性指向类型文写作的集大成者,具有后来者无法绕过去的里程碑意义;独创性意在标明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对类型文的创造上;而超越性则指突破时代、群体、文类的限制,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共性”的文学表征。这些标准兼顾了文学性和网络性的双重要求,被评论家卢冶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综合性和平衡性的研究思路”。
    建构理性、平等、共赢、健康的网络文学生态
    从文化工业角度还原和批评网络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内在机制,权衡其利弊得失,一直是批评家们倾力研究的问题。
    网络文学最初以其鲜明的互动性、无功利性获得发展,但随着商业资本介入运作,网络写手必须在残酷的商业化竞争中写出好故事,不断取悦读者,才能适者生存。表面上看,读者获得了阅读和审美的选择权;但在林俊敏、许苗苗看来,这背后潜藏着商业化和经济消费的等级秩序。通过打榜、签约等方式,资本虽然打造出不同的网文作家,但它最终绑架了创作,造成类型文泛滥、创新很难获得青睐的恶果。各大文学网站为读者设置一个完整的等级进阶,按照读者等级进行阅读收费。金钱消费的多少以及会员等级的高低,决定读者在网站社区中的话语权。读者粉丝的进阶之路,又往往通过追捧作品的过程中完成。因此,网络文学表面上处于一个自由交往的平等空间,实际上却是读者通过金钱消费实现等级秩序和身份区隔。
    商业资本不仅介入网络文学的生产与阅读,近年来,它更深度地开发出网文的影视剧、游戏、动漫等文化产品,形成了产业链内部互相打通的“网络文学IP热”。周志雄、刘振玲分析道:类型网络小说较易被开发成文化产品,并在网络视听新媒介平台上灵活传播。但是,如果盲目逐利,过度追求娱乐性与媚俗化,如影视剧的“瞎编”或粗制滥造,“IP开发带来的只能是IP资源和经济资本的浪费”,最终必然会扭曲受众的价值观与审美趣味,并从根本上损伤网络文学生态。
    网文出海,实现整体性、生态化输出
    中国网文出海,已成为全球化的新兴文化现象。作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典型案例,其模式与路径值得批评界深度提炼。陈定家、夏烈等均认为,独特的中国文化、引起读者共鸣的感情、精彩好看的故事,是中国网文吸引海外读者的三大要素。
    不过,他们也发现,当下中国网络文学对外输出多集中在武侠、玄幻、网游等文学类型,这些类型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文化的风格与价值观。吉云飞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在翻译模式、付费机制和原创体系等方面均引起重大变化。
    而“鼓励网络文学作品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风貌”,这一国家文化战略是中国网文出海的定海神针。在政策的因势利导之下,中国网文将在中国文化出海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