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梦想劫后仍有余生


    早几年前的一个无聊的黄昏,在等待晚饭之隙,无意中阅读K城晚报,一则“有图有真相”社会新闻吸引了我。一个神经明显错乱了的青年在报纸上张牙舞爪,面目狰狞而痛苦。细看报道,事情是这样:这个青年和另一个青年吵嘴,激怒了后者,被掴了一记耳光。打耳光的青年在挥手瞬间恢复了部分理智,控制了力度,耳光打得并不坚决,也不十分响亮。但被掴耳光的青年精神顷刻崩溃了,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境。从此以后,脑子里像困住了一窝马蜂,乱哄哄的,彻夜不停。他徒有强壮的身躯,再也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寻医问药,无济于事,一生被毁,遂将打耳光者告上法庭。被告律师经过调查,发现原告一直挣扎在社会底层,离精神崩溃只有半步之遥,那记耳光只是“临门一脚”而已。官司胜负尚没可知。然而,我们被警示:不要轻易把耳光甩给那些站在悬崖边上的人。不要说一记耳光,就是一句辱骂甚至一个轻蔑的表情,都会给他们致命一击。此后很久,我反复咀嚼着这句忠告,报纸上那副迷茫狂躁的面孔一直在我眼前晃动着。这便成了小说的起源。
    小说的主人公叫马强壮,经常被警察列为疑犯。整个小说就是马强壮在公安局里自言自语、叨叨唠唠的“供词”。马强壮还没有成为精神病人之前,是一个农村“知识分子”,纯朴正直,能把《新华成语词典》背到第138页。高考落榜后在村里跟屠户学杀猪,却喜欢上了屠户的老婆,被屠户追打,便逃到K城。刚出火车站被偷了钱包,丢了身份证,被当作盲流收押收容所,妹妹马茜把他“赎”了出来。马强壮怀揣梦想,饱受艰辛,历经挫折,依旧在生存的底层挣扎。一系列阴差阳错的现实问题,让马强壮逐渐习惯和享受着精神病人的身份,在K城街头自由地游走……我想,马强壮为我们揭开了绝望者内心深处的真实境遇,敞开了我们时代的精神病灶。但是,无人倾听,无方可开,孤立无援。我们把他当成了一个笑话。
    我对“精神”了解不多,认识浅陋,也无意深入探究人类的精神困境。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精神病也许就只是一个笑话。敬请你们把这个小说当一个笑话来读,或许能轻易获得阅读的快感。
    因为这个小说,我会思索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到底裹挟着多少个马强壮。沮丧和绝望不应该是世界的底色。我乐观地认为,尽管如此,马强壮们的梦想劫后仍有余生。如果梦想只是一丁点暗淡的火苗,我们应该让它不至于在冰凉的黑夜里熄灭。只要耳光还没有被最后抽打,就请继续。世事繁杂,重压在肩。精神患疾,犹如身体染恙,我们都在劫难逃。在嘲笑或怜悯别人时,要给自己留下一点同情心。
    我对精神病人有强烈的好奇。大街上经常有蓬头垢面或衣冠楚楚的精神病人在行走,他们自言自语,嬉笑怒骂,有时欢天喜地,有时金刚怒目,仿佛在跟谁笑谈或争吵。我驻足洗耳或跟随观察,听他们究竟说些什么。但他们大多胡言乱语,逻辑混乱,我听不懂他们,不知道他们怀里抱的是鲜花还是炸药。但我知道他们的脑子里并不太平,“兵荒马乱”。这个世界已经与他们无关,但对“另一个世界”他们有很多话要表达,有很多事理要争辩。在小说里,马强壮有一个看似应该却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希望允许成立一个全部由精神病人组成的独立的国家。在那样的国家里,没有精神病,人人都很正常。
    我不止一次以精神病人作为小说的书写对象。但写得并不过瘾,不足以表达我对他们的体恤和想象。这一次,我让自己写了个够。我有一个私心:将来如有可能访问马强壮的理想王国,我不至于是一个陌生人,希望得到朋友般的礼遇。因为我相信,在他的国度里,马强壮依然会喋喋不休,有说不完的话,需要像我这样有足够耐心的听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