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别让焦虑遮蔽童趣,童书不是速成指南(2)


    
    有作家表示,许多看似“不解决问题”的童书,其中却有一条“秘密通道”,帮助找到童趣世界的入口。比如《夏洛的网》绘本里对小猪与蜘蛛情义相托的画面再现,告诉孩子如何维系友谊;《小黑和小白》用一黑一白两个角色创意,讲述了他们走出“舒适区”迎来斑斓天地的故事;《婴儿游戏绘本》则以儿童视角用游乐方式介绍外面的世界。这些作品无不有着丰富趣味和解读空间。
    而一旦放任功利阅读的焦虑弥散,就容易忽略对童心的观照。亮相童书展的爱尔兰作家克里斯·霍顿有个观点:“给孩子讲故事就好像给大人讲笑话一样,有时忍着不笑等待悬念,还有什么比这更自然、更纯粹、更具有传染性的喜悦呢?”或许能带给人这种感受的童书就可以称为一部有质量的童书。
    有规律的亲子陪伴,比“拉书单”更滋养
    不少家长单纯地认为,书籍就像给孩子的玩具,买了给了就到位了。身处人生的起点阶段,孩子接触童书的初期,父母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表示:“没有父母的参与,再好的童书对孩子来说可能都意义不大。要引导小朋友去读书看图,学会思考代入,孩子才能真正获得优质的阅读体验。”近年,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论坛,也释放出信号:引导者有规律的陪伴,是亲子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学者尤其谈到阅读中“爸爸去哪儿”的父亲缺位现象。一些孩子由祖父母抚养,由母亲陪读,父亲即使在家也多是看看手机玩玩电脑。有心理学研究证明,父亲是孩子负面情感的缓冲剂,父亲甚至被称作“孩子的情感教练”。近两年,不同身份、职业的爸爸,通过童书开始分享育儿经验。阅读推广人李一慢倡导的“一慢二看三玩”颇具代表性,他认为,孩子的兴趣像一簇簇小火苗,父母尤其是父亲要释放更多氧气、添上一把柴火,在阅读中呵护好奇心与求知欲,呼应孩子的发现。
    高质量的陪伴阅读,并不拒绝孩子的“走神”或看似离题的童言拙语。资深教育专家房超平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而游戏之于儿童,是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促进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他们乐于也擅于在游戏中培育发展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家长与孩子共读时,可以尝试用玩游戏的方式分饰书中角色,在情节演绎中熟读揣摩文本,夸张搞怪些也无伤大雅,“更高级点的,围绕某一观点展开辩论,这种家庭阅读分享方式,会带来孩子成长的惊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