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在李维汉、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新中国第一本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报道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民族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杂志——《民族团结》同各族读者见面了。1987年至1989年,在汉文版基础上,内容相对独立的《民族团结》蒙古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版相继创刊。2001年,《民族团结》更名为《中国民族》。2003年,《中国民族》杂志英文版创刊。2014年以来,民族团结杂志社加大网络微信平台建设力度,逐步奠定了“中国民族”6本刊物、2个网络、5个微信平台互为补充、面向未来的新格局。 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团结杂志社始终把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文化新气象、新成就作为重要报道内容,致力于讲好“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中国故事”。 始终把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摆在突出位置。60年来,《中国民族》杂志系统阐释党的民族文化理论政策,忠实记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民族文化领域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民族理论方面的重要观点、政策方面的重大创新,认真履行国家民委机关刊物的职责,全面、准确、及时地把党中央和有关部门关于民族文化工作理论政策的最新精神传递给各族读者。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后,《中国民族》杂志推出《解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特刊》,组织权威专家撰写了有关民族文化保护和繁荣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的解读文章。 始终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60年来,《中国民族》杂志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地深度报道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致力于将各族群众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族”刊网微信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宣传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刊发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理论文章,组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报道,出版了少数民族古籍、少数民族电影等特刊及展现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刊。 始终围绕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宣传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60年来,《中国民族》杂志开设专栏、组织专题,全面展现党和国家落实民族文化政策,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投入,兴建民族文化设施,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举办民族文化节日,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等各方面的新举措、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族”刊网微信平台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阐释和宣传,增进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系统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气象,相继推出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专刊》及“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专题。 始终立足推动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对外宣传。“中国民族”6刊2网5微信平台是国内外研究民族文化的园地,是对内对外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阵地,是对内对外展示优秀民族文化的窗口,也是推动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蒙古文、哈萨克文、朝鲜文、英文等4个文版直接面向国际社会。杂志社始终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刊网微信平台对外宣传的作用,既充分尊重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又注意研究境外读者的话语特点;既强调机关刊对内的指导性,又重视涉外刊物对外的艺术性;既有办刊办网办微信平台方向性要求的共性,也有不同文版不同平台栏目设置、专题安排、体裁风格不搞一刀切的个性。杂志社始终强调对外宣传时度效的最大化统一,努力提高讲好“中国民族故事”的水平,致力形成杂志社的特色,着力打造杂志社的“中国民族”品牌,为推动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60年来,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中国民族”刊网微信平台注重在正面宣传、增强自信上下功夫,在系统完整、全面深入上下功夫,在潜移默化、艺术引导上下功夫;民族团结人始终在民族文化宣传领域殚精竭虑、不懈探索,为讲好“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中国故事”埋头耕耘、默默奉献。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民族》杂志创刊60周年,作为党的民族新闻宣传工作的“国家队”和“主阵地”,民族团结杂志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族团结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所承担的重大使命。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将坚持党性原则,牢记机关刊定位,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文化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导向,聚焦团结鼓劲,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办刊、实干兴社,促进刊网协调融合,提升刊网微信平台在宣传民族文化方面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讲好“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中国故事”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