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间文学 > 各地方言 >

地方方言土语—凉州


    
    凉州热土,人杰地灵,且不说她的历史如何古老悠久,暂勿论她的物产如何丰饶,单是当地方言土语中那颠扑不破的真理智慧,那轻快爽朗的机智幽默,那广博悠远的古音雅韵,就会使你如入琼山,琳琅之声盈耳。
    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凉州方言中的谚语、成语、俗语很多。这些语言均是凉州人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经验、人生观的结晶。劝成人要勤俭节约,不能奢华,说:“要和人家比种田,不要和别人比过年。”妇道人家则说:。一天省一把,三年买匹马。”一天省一把米不会太困难,但日积月累下来就是个大数目。当然要做到勤俭节约,一以贯之,也不是容易的事。正所谓;“立家好比针挑土,败家像似水推沙。”针尖才能够挑多大一点尘土要从细微纤末做起。万一遇上大事小情,需举债以支,那么还须牢记:“借债要忍哩,还债要狠哩。”教育人要谦虚检点,不能妄自尊大,说:“天外头有天,人里头有人。”千万不可“牛(你)说牛(你)大,角(各)说角(各)粗。。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缺点。因为:“眼睛再亮,看不见个人鼻洼里的灰。”常常会使你“牛不知道角弯,马不知道脸长。”要善于和别人团结,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多一个铃挡多一声响。”俗语又道:“独柴难着,独人难活。”提醒人们遇事要有主张,不要过多顾虑别人的不负责任的指手划脚:“匠人多了盖塌房。”盖房子得有泥瓦匠、木匠。必得有一技之长,才称为“匠人”。由他来指挥设计、施工。要是人人都来当“匠人”,指指划划,听谁的是?所以得抱定“家有千口,主 事一人”的老主意,才能盖出好房子来。有些比喻,用得非常自然贴切坚持原则不动摇,拿杀猪作比,说:“刀利不怕它脖子粗。”光明磊落,无私无畏,说;“心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可供选择的余地太大,反而拿不定主意,说:“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事情有原因,有个领头的道,“老鸡儿不上灶,小鸡儿不乱跳。”一窝小鸡总是跟着老鸡儿走,小鸡儿跳上灶台,当然是老鸡带的头了。
    有些土话,说起来也平淡无奇。却包含了自然界事物的规律和不讲自明的道理。如:“吃饭得下米,说话得讲理。”“葫芦秧子结不出来刀豆。”尽管二者都扯秧,却不能混为一淡。“好事不出门,坏事一溜风,”则道尽人情炎凉。“檩子再粗压不倒椽予上。”长幼有序,不可乱了尊卑。“饿时给一口,强如饱时给一斗。”困难中的人,最需要帮助,要“雪里送炭窜”,少来些“锦上添花”之举。
    若论起农事,实践经验的总结就更多,几乎够得上一部《农政大全》了。比如据种就有“深谷子,浅糜子,胡麻种在浮皮子”。“大豆种在冰上,角子结到根上。,‘种在冰上”言其播种时节要早。“清明前,麦豆完。“四月八,乱点葫芦乱点瓜。”“沙枣花,扑鼻子,收拾犁铧种糜子。”等等。犁地就有:“七犁金,八犁银,十月犁地饿死人。”“有犁乏的牛,没有犁乏的地。”浇水有:“秋水老子冬水娘,春水浇了上不起粮。”秋天,初冬灌地存墒有利土壤疏松,提高地力;春天灌水易板结,不利麦苗生长,所以才会“上不起粮”。“麦浇叉,豆浇花。”是说麦和豆浇头一个水的时节不宜太早,适当“蹲苗”。促使扎根。观天晴雨则有:“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出来卖儿女。”雨后若虹现于南,兆示大旱,可能会遭荒年。“早雨不多,一天罗唆。”“云往南,漂起船”,“云往东,一场风”等。有些是带预测性的,如;“干冬至,湿过年。”冬至无雪,春节前后将会下雪。“伏里的雨,柜里的米。”入伏得雨,丰收在望了。“雨下端午节,狗都不吃黑。”“要吃麦‘九’里的雪,要吃米,伏里的雨。”‘春打寒冷半年。”等等。活到老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些经验,难怪庄稼人说:“三年学成买卖人,十年学不成个庄稼人。”凉州方言土 语中,有许多话,“土”得掉渣,细考起来却那么古雅源长。“之、乎、者、也以焉哉,精心安排好秀才。”凉州人说话,“漫不经心”的便会道出这些文言虚词,如把“天很热”、“路很远”、“山非常高”,说成“天爷热者”、“路远者”、“山高者”。大抵形容词前面可以加副词的句式,凉州土语里便在形容词后加一个“者”字,摸到这个窍门,听凉州人说“冷者”、“红者”、“黑者”,便不会误解成“冷的人”、“红的人”、“黑66人”。
    东西太重,俗谓“重肆乎耶”。《说文》解释,“肆:极陈也”,意思为形容到极点。《淮南子•道应篇》有:“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凉州土语中的“乎邪”,已不仅仅限于“举重劝力”了。食物太干,噎人,说“干肆乎邪”;热得人满头大开,说“热肆乎邪”;冷得人伸不展,说“冷肆乎耶”。《史记•滑稽列传》有“汗邪满车”句,用凉州话说就是‘重肆乎耶”的一满车。
    又比如,古语词“呜呼哀哉”,言人死了,生者的悲叹。凉州语言中只取“呜呼”二字,泛言“可惜了”、“糟塌”之意:“好布料,呜呼掉了。“学下的知识用不上,把人材呜呼掉了。”古语“哉”字在当地土语中亦时有所闻。老人,说“老哉”;小孩,说“小哉”。不过须提醒人注意,年轻人对长者不能称“老哉”,此语是长者之间亲密的呢称。若不明就里,乱呼一气当心老汉的烟袋锅于!
    古人为文,每好引经据典,动不动就‘诗云子曰”。凉州谓“说”为“子曰”,稍含讥消之意。某人说话不占理,让别人驳得哑口无言俗语“没子曰”的了。“说话不负责任,信口开河,说“胡子曰”。
    且闻市井里巷老抠之对话:
    “老王奶,好上讪?”“哦,老张奶,要你好哩,敢辙顺者吧。”“领谁的孙子,大后人的么?”“大后人的,蒙宁几大的点点,啥都知道,就是不好好吃饭,捞给一警头儿菜都给你剩下。一天可囊爱子大后人的,蒙宁儿大的点点,啥都知道,就是不好好吃饭,搛给一著头儿菜都给你剩下。一天可囊囊子吃零食哩,满领洽沾的是糖汁汁子。”真是古色古香,说者却浑然不觉,只是随口道来。‘敢”见诸古文里,表现说话人谦谦有礼、不敢犯上的语态,含有“不敢动问”、“敢伯”之意。“辙顺”是遂顺合心,由“南辕北辙”、“重蹈复辙”之“辙”演化而生“辙顺”一语。《说文》解释“蒙”:小儿曰蒙,小雀曰“蒙鸠”。说小孩“蒙宁儿大”,还挺合古范呢。筷子,古人曰等。“一著头儿”即“一筷子”。衣服上的口袋,俗语‘囊囊”。此与‘羞涩”的“阮囊”、装了妙计的“锦囊”、‘探囊取物”之“囊”一脉相承。俗语“领治”(读豁)是衣服领子的意思。此说亦有出典。《礼记•曲礼》曰;“天子视,不上于裕。”裕,是领口交叠处。这是规定,朝见天于时,目光不能超过天究子“领桔”以上的地方,否则就是冒犯天颜。被“袷”与今沾满糖汁的小儿“领袷”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上之所举,不过皮毛而已。
    凉州俗语说:“会说的说圆了,不会说的说凉了。”说话是一门艺术。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道理,到了“会说的”人嘴里就能够说得奇巧、生动、幽默,使听者在一笑中品出了其中的道理。如果信口开河,不负责任乱讲,像凉州人说的“老黄牛吃豆子——满嘴里胡滚”,好事也会弄砸了。
    有些土语的形象生动,巧妙质朴,真让人笑叹,难为他怎么能想出来!谓某人靠不住,或不堪委以重任,说“麦是麦草拐棍,‘拄起折哩,点起着哩。”村邻里社,有人秉性好面子,爱呈强事软活大家贫好讲排场,人们便不客气地说“瘦羯羊尾巴乍的高”。山羊,凉州俗语“羯羊。羊的肥瘦,尾巴是最明显的标志:羊肥则尾巴下垂,山羊尾巴乎常就有些上翘,一瘦则翘得更高。小孩不听话,要东要西,使性子,当娘的斥道,“俏不俏2灯盏里打澡——还由(油)着你了”某人或某事,得等别人定夺决策,得听回话,凉州人说:“花椒胡椒,你总得憋个口儿。”按花椒干后会裂口——这是有回话;胡椒不会裂口——这就是说没有回话了。意思说是成还是不成,总得有个话说,要“瓦罐里倒核桃----干净利落”。遇事小题大做俗谓“揍猴子当大戏唱”。大戏,是专指正宗秦腔,演出时真容大而全。“损猴于”是民间艺狰演出的木偶戏,一两个人便可开演,是哄小孩子的玩艺儿,与大戏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了。有话存不住,不该说的也说,俗语为“狗肚子里存不住酥油”。与之相反,也有那肚里有货色,该说的却不说,这叫“茶壶里煮饺子——到不出来”,然而却心知肚朗。
    机遇好,办事顺利,愿望得以实现,说:“磕睡遇了枕头了。”也有那倒霉透顶的,你看他:“分头也擀了毡,车子也连了圈,金牙也上了锈,皮鞋也倒了后。喝酒酒也臭,做饭锅也漏。”真是“惶惶然,若丧家之狗”。
    “鸡肋”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时的杨修。凉州有句俏皮话当是最好的注脚,道是‘“瘦狗衔了个肥骨头——啃吧,没肉扔吧,舍不得。”柳宗元有《黔之驴》的寓言。那初到贵州的驴要是沉住气,不随便出招,老虎一对半会也看不出它“技止此耳”,也不会生生世世背上“黔驴技穷”的臭名了。在凉州情形就不同了,俗话说;’老驴不怕狼啃脖子。”据说,狼要吃驴时也有一番试探,先用它毛茸茸大尾巴在驴身上又拍又拂,先表示亲呢,然后又把尾巴稍搔驴鼻孔。这时毛驴若一高兴。“吭——”引颈高歌,坏了,狼立即扑上去“断其喉,尽其肉”。经验丰富的老驴,不吃这一套,狼敢靠近,它会前蹄刨,后蹄子踢,恶狼也忌怕三分,是以狼终于啃不上老驴的脖子。这除了含有一切都豁出去、无顾忌的意思外,也颇有些“我就这样7,谁能把我怎么样”的无赖气道了。凉州农村民居,多为“凹。形,拐角上的屋子一般是厨房,因占拐角无处开窗,只好把窃开在屋顶上,称“天窗”。对那些欺上瞒下一手遮天的人和事,百姓愤道:简直是“黑馍馍盖天窗,没王法了”!“盖天窗”而又用“黑馍馍”,其“黑”的程度可想而知。有关“天窗”还有一句话叫“天窗里吊苜蓿”。苜蓿(读木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杆是很好的牲畜饲料。苜蓿吊在天窗,看得见却够不着吃。文雅说法“可望而不可及”,“空头支票”便是这个意思。
    有时利用谐音,也可生出些俏皮尖刻来。如:张三说李四“你这人,真是太不像话。”李四满不在乎,故意岔音:“像画就贴到墙上啦。”二人对蹊弈,一个说另一个:“这一将,你就死了。”另一个不服气,“紫了?紫了是个茄子。”甲托乙办事,甲忘办了,过后二人相遇,甲问起,乙抱歉拍脑袋:“哦,你看我这记性,怎么结忘了。”甲不依不饶:“鏊,鏊是个生铁倒的。”鏊整是烙饼用的平底锅多用生铁或生铝铸造,凉州方言土话之宝藏,车载斗量,美不胜收,这是凉州人的天籁,是他们丰富的精神生活的神韵一提起家乡的方言土语,那“台说的”告诉你,“话有一肚子,两腔子,家里还存着三柜四箱子!。凉州方言绝大部分词汇与晋通话词汇词汇相问,但也有一些具有地方色彩的词汇在口语中常用的词汇,作一些解释。对一些标音不清的字,用同音字代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