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追忆教授王步高:把诗种进校园(2)


    在长文《试论当代国文教育的历史责任》中,王步高尝试回答钱学森之问,“国文教育拖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后腿”,这也是他坚持在大学里开语文课的初衷。他认为,呼唤大师,呼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都离不开国文教育水平的提高。
    王步高刚到东南大学时,中文系是社会科学系文史教研室的一部分,只有三四名教师。东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何平副教授还记得,时任校长在一次活动中回答称学校并无中文系,在座中文系教师愕然,备受刺激。
    为了让被边缘化的中文系在这所当时以工科著称的大学立足,王步高牵头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大纲,引进教师,为了申请硕士点他常常冒着酷暑挤公交。系里没有打印机,他和何平就整天待在打印店里,直到关门。
    诗文几乎占据了王步高全部的时间,他的生活空间被压缩到很小。在清华大学教书时,他最远就是到2公里外的圆明园散步。大多数时候,他都在清华园西南角的一间小屋子里批阅作业,准备课件,到了饭点,到楼下的教工食堂喝碗粥。有时工作忙,他就买两根玉米,中午啃一根,晚上啃一根。
    他的选修课被学生形容是“我们这代清华学生的浪漫记忆”。那时,来自文理工科的学生齐聚一堂,在晚课上读诗诵词,稽古勘误。
    李树勤说,王步高刚到清华时,学生不重视人文素养。南开大学教授顾沛在全国各地开数学文化讲座,场场爆满,唯独在清华只迎来了稀稀拉拉的几个学生。王步高在一段自述中说,自己也曾做过噩梦,200余人的教室学生几乎跑光,只剩下六七人。
    王步高上课从不点名,课件只用繁体字,说话是带有浓重扬中口音的普通话,“我说的才是标准的中国话,你们那是北京方言,我的更有来头。”他的课常常拖堂数十分钟,台下仍然坐满学生。他认识学生的方式大多是在课上问,“×××是哪位,今天在吗?”这意味着学生上次的作业写得不错。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王莹经历过没有王步高的校园,“那时学校也有诗社,但大家都是乱写,连格律都不通,也没正经办过活动。”王步高到清华开课后,组织学生成立了清莲诗社,“他不仅教我们基本的规则,还让我们领略到诗词的美。”
    诗社的成员大多上过王步高的课。逢年过节,王步高都会叫学生到家中聚会,行飞花令,吟诗作对。后来流行玩狼人杀,他就坐在一旁专注地看。
    2016年12月,王步高主编的《清华学生诗词选》出版,收录了他到清华任教以来,选修过《诗词格律与写作》课程241名学生的600余首作品,其中近200人为理工科学生。
    原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诗人梁东认为,“这些作品甚至令人‘震撼’‘自愧不如’”。王步高鼓励学生将街道、电脑等现代社会的物象写入诗中,“写得不像古人不见得不好,现在哪有什么残灯和纸窗”。
    他读了一辈子诗,反对诗词无用的说法,“读书人就是要‘为往圣继绝学’,继承中华文脉”。
    1966年,王步高被打成江苏省第一批“反革命”,之后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和无休止的批斗。批斗会上,王步高想到鲁迅“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竟在主席台上笑了起来,台上台下都跟着一起笑。30岁出头的县委领导一时下不来台,事后找人私下劝他“哪有组织向个人低头的”。
    女儿王岚说,王步高生前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从未揭发他人。“文革”后期他更是公然对县委书记说,“我没有罪,我绝不走坦白从宽的道路”。
    那是他家最艰难的一段岁月。王岚回忆,当时全家只有母亲有收入,后来为了供父亲考研,吃肉的次数极少。唯一一次过年吃鱼,还是父亲的老相识用破雨衣裹了一条大鱼,丢在家门口转身就跑。
    但是条件再差,他也没有攀附过谁。关系亲近的学生做了当地某局的局长,他反而减少来往。后来学生仕途不顺,两家走动才又频繁起来。
    他喜欢罗庸和冯友兰填词的西南联大校歌。每次在课堂上念完词后,他总要沉默几秒。他还说自己喜欢杜甫多过李白,“更入世,更忧国忧民”,讲课时一定会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首诗。
    亲近的人知道,“文革”期间,他曾被调到扬中的丰裕五七学校当副校长,联络学校接济了很多没鞋穿,冬天踩着高跷来上课的学生。
    在王岚眼里,父亲像古时候的言官,“从来没有得罪不得罪的概念”,看不惯的事情当面就要说。不管是在家还是在课堂上,他总是忍不住针砭时弊。王步高骂起长袖善舞的文人毫不客气,还会批评同行不重教学,“很多研究诗的人根本不会写诗”。
    写诗出律、不符合常识也在他批评之列,例如南宋词人姜夔的“淮南皓月冷千山”是胡写,“大年初一怎么会有月亮”,他还布置作业让学生给古人“找茬”。
    学生交来习作,他逐字点评。上课前,他总会提早半小时到教室,补充字库,调试设备。一堂3小时的课,课件超过300页,他把诗词中所有的入声字用蓝色标出。“一点也不敢敷衍,这里的讲台以前是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大师站的地方。”
    每学期他都重新编撰课件,把最新的研究和学术争鸣成果放进去。往届学生都争着义务给他做助教,一名学生专门为他开了一个网站,便于收发和点评作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