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汉语作为二语的语音习得研究述评(9)
http://www.newdu.com 2025/02/04 03:02:36 《汉语学习》2010年第1期 周小兵 王功平 参加讨论
[26]任远.对罗马尼亚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琐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2). [27]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世界汉语教学,1989,(3). [28]石锋,廖荣容.中美学生汉语塞音时值对比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4). [29]石锋,温宝莹.中日学生元音发音中的母语迁移现象[J].南开语言学刊,2004,(4). [30]王功平.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偏误实验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 [31]王彦承.汉日语音对比与对日汉语语音教学[J].汉语学习,1990,(6). [32]王燕燕.菲律宾华裔学生汉语语音的调查与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7,(3). [33]王又民.匈牙利学生汉语双音词声调标注量化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2). [34]王韫佳,上官雪娜.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不送气/送气辅音的加工[J].世界汉语教学,2004,(3). [35]王韫佳.韩国、日本学生感知汉语普通话高元音的初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6). [36]王韫佳.日本学习者感知和产生普通话鼻音韵母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37]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 [38]吴门吉,胡明光.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39]徐世荣.抓住声调教学这一环———突破朝鲜族学汉语的难点[J].汉语学习,1980,(5). [40]谢小丽.日本学习者舌尖后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A].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周小兵,朱其智主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1]于辉.朝汉齿龈擦音的实验对比分析[J].汉语学习,2008,(3). [42]余霭芹.声调教法的商榷[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43]张志云.中级汉语水平韩国人声母偏误调查[A].对外汉语教学研究[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44]赵金铭.从一些声调语言说到汉语的声调[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45]赵元任.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6]周换琴.浅谈对斯瓦希利语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1). [47]周小兵.遵循客观规律,降低汉语学习和使用难度[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48]朱川.汉日语音对比实验研究(节选一)[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2). [49]朱川.汉日语音对比实验研究(节选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4). [50]朱川.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普通话水平测试20年:三次浪潮和三方面创新
- 下一篇: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