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荒鸡”非“野外鸡”


    2017年1月19日,历史学者倪方六在《北京晚报·文史》版“鸡文化渊源”栏的《“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一文中,这么数典“闻鸡起舞”:“古人还曾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一类书法作品即是以‘鸡’励志。此事见于《晋书·祖逖传》,一次祖逖和好友刘琨‘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野外鸡叫声。半夜鸡叫确是烦人,但祖逖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用脚踢醒他起来,舞剑健身,从此有了‘闻鸡起舞’一说。”
    这里的“野外鸡叫声”译自“荒鸡鸣”,然而“荒鸡”并非“荒野之鸡”“野外的鸡”一类意思。
    “闻鸡起舞”典见诸《晋书·祖逖传》没错:“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其中“荒鸡”指半夜啼之鸡,《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指三更前啼叫的鸡。”在黎明时分的鸡叫之前,半夜不照一定时间鸣叫,不守时而啼,在古时迷信以为恶声不祥。陆放翁《夜归偶怀故人独孤景略》:“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故此,“闻鸡起舞”之“鸡”是“荒鸡”,不守时而鸣之家鸡,而非“野外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