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河西话“不要”二字,合呼为一个字“标”,如挽留人说“标走”,意即“不要走”……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12 华西都市报 杨继忠 参加讨论
节约型的方言,莫过于四川西部的“河西话”。 “河西话”,是指岷江河以西的灌县、崇州、大邑、新津、蒲江、彭山等地通行的方言。河西话被搬上荧屏,做成影视相声评书散打,因其令人搞笑,妙趣横生,而卖得十分火爆。 如“今天天气,最高温度穿摇裤,最低温度穿棉裤”。河西话渊源于“开国茫然”的蚕丛开山时代,它古意盎然、古朴简洁,幽默,诚恳而又传神。河西话,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节约原则、节约传统和环保传统。河西话中,为了简洁、节约,每每将两个音节合并成一个音节。 如河西话“邦的”,就是“不忙的”的意思,是将“不忙”合呼为“邦”。另外,“不要”二字,也合呼为一个字“标”。如挽留人说,“标走”,意即“不要走”。还有,”不晓得”三字,也可省为”标得”二字。这里把“不晓”也合呼成了”标”。 “打尖”,就是吃简单的快餐的意思,是将“简餐”合呼为“尖”。河西人将“摆龙门阵”、“吹牛谈天”节约50%,用简洁的“日白”二字表示。“白”在文言文中,就是说话的意思。日,是时间,白,是空间,意为在四维空间中,随说二分,东说南山西说海,一天的日子就轻松地度过了。 河西人否认别人说法,则说“倍得”,倍字儿化,“倍”是“不是”之义。河西人拥护赞成别人的说法,则说“倍(儿)啥衣!”,将“不是,是啥子呢?”六个音节,节约成了三个音节。河西话说“巴的”,意思是“不怕的”,将“不怕”两个音节,节约成了一个音节,如甲邀约乙到某地去,乙不想去,就说“拜界得”,将四个音节的“不爱去的”节约成了三个音节。“不爱”合并成了“拜”。 同理,河西人说“拜说得”,就是“不爱说得”。河西人将耍脾气、“来点横”合呼为“勒桓”,“来点”合呼为“勒”。河西人说的桓音,即普通话的“横”。河西人说某个东西体积大,称“胎”(三声),是将“大块”二字合呼为“胎”。河西人双手抱婴儿屙尿,叫做“司尿”,这是古代“司马”、“司空”、“司徒”的孑遗,与双手抱方向盘的司机,姿势相同。 河西人把说怪话说脏话说粗话,简洁地用“舌村”二字代替。”舌”为说话,”村”为粗野。“舌村”即“舌头粗俗粗野”之简称。河西人骂人,细分为三个等级。“嚷”是轻骂,“骂”是稍重的骂,最凶的骂,是“罥”(音卷),“罥”是古语,罥即日妈操娘地骂,“罥”,如秋风卷落叶,强盗卷钞票,罥得你恼羞成怒。罥的临界点,就是动手脚,操扁卦打捶了。河西人说的打捶,意即打架。捶字有动手的偏旁,与响鼓不用重捶的动作挂钩。 另外,河西人说“打捶”,比普通话说“打架”更动感,更提劲,更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