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熟语看闽台一家亲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33 福建日报 陈源 参加讨论
“乞食婆趁人走反”这句熟语,原型出自清代福州著名民间传奇小说《闽都别记》,说的是有一个乞食婆在流浪中,混迹于人群中一起逃避贼兵,书中称之为“乞食婆走贼”。走,福州方言“逃避”的意思。乞丐婆身份低下,身上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大可不必担心遭到抢劫,但她却也忙着随人群一起逃难。此后,“乞食婆走贼”这句熟语,往往成为闽中民间嘲笑那些身份低下而又想混迹高层社会人的代用词。有的地方或也用以形容那些盲目随大流、凑热闹的人。 福州民间往往说成“乞食婆走贼”,或“乞食婆走反——跟俪染染嘈”;莆仙民间说成“乞食婆缀侬走反”;闽南漳州等地民间说成“乞食婆也缀人走反”,台湾民间也有类似的说法。此谚在闽台各地流传和传承的历史轨迹,亦可见一斑。 在闽台民间使用的汉语方言中,长期流传着许多内涵丰富的民间熟语,其中不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乡土民俗、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等历史人文内涵,不少还充满着浓郁的闽台地域文化色彩,尤其是一些在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熟语中,冠以本地的地名或特定的历史人物、事物,生动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两岸人民密切交往的一些历史事实,具有其他文献资料无法媲美的乡土情趣和历史韵味,是海峡两岸民间文化百花园中颇具特色的艳丽花朵。 “三人五目,日后无长短话”,这是一句源自福建民间故事而又在闽台两地广为流传的熟语,时至今日,在两地民间仍然有人津津乐道。这个故事大致说,古时有一个媒人,分别为跛足和独眼的男女牵媒议亲。为了扬长避短,玉成其事,媒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绝招。相亲时,媒人有意安排跛足的男子骑马而来,另一边则让独眼的女子倚在门边,用一条手巾半遮着独眼,做害羞状。这么一来,双方的缺陷都暂时得到掩盖。正当男女双方都在暗自窃喜之际,狡猾的媒人开始发话了:“你们自己都看清楚了!咱们三人五目,日后大家无长短话。” 她的意思是说,今天我们三个人,总共有“五个眼睛”,大家都看清楚了,以后别拿“长短脚”的话题来反悔。 由于这对男女都心急如焚地急于求成,最后都落入媒人设下的圈套,很快就答应成亲。直到洞房花烛夜,跛足的男子和独眼的女子才分别发现彼此的缺陷,便气愤地跟媒婆论理,有备而来的媒婆却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可要想清楚喔,相亲的时候我可是讲得很明白了,‘三人五目,日后大家无长短话’!你们当面都看清楚了,也听明白了,现在怨谁呢?”两人一思量,媒婆说得也是,要埋怨,就得怨当初互相欺骗,哑巴吃黄连,也就凑合着过了。 这个民间故事幽默风趣而又发人深省,还被编成戏剧搬上戏台,在旧时几乎传得家喻户晓。与此相关的民间谚语,也就自然在闽台各地广泛流传,在福州等地说成“三人五眼,长短无后话”,在平潭民间说成“三人五眼,长短莫怨”,在莆仙民间说成“三侬五目,无讲长短骹话蒂”,在泉州等地说成“三人五目,过后没长短脚话”,在漳州等地说成“三人共五目,出门无长短脚话”,在台湾民间说成“三人共五目,日后无长短脚话”,在字眼上虽然有一些小差异,但是中心意思是相同的,之间的传承关系,也是十分清楚的。 福建许多地方富有特色的一些熟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与台湾交往的历史事实—— “台湾米,海山菜;早头去,暝晡回”。海山即平潭岛的旧称。早头:早上。暝晡:晚上。平潭与台湾新竹仅距73海里,明清时期两地人民交往密切,许多时候可以早出晚归; “台湾兵,官井汉”。闽东等地民间谚语。兵指清兵,汉指好汉。官井即闽东官井洋,福建著名渔场。清代台湾驻兵多由福建沿海调入,此谚语即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 “山里嫂食台湾棍——食卜无肉,扔卜伓甘”。莆仙等地谚语。台湾棍指台湾出产的芒果。卜:却。伓甘:不甘心。清代前后,台湾地区的水果等产品已经输入福建,民间谚语故有此说; “台湾钱,台湾使;气力钱,莫乱使”。闽中、闽东等地谚语。清代台湾开发后,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谋生较大陆内地容易,所以民间认为台湾的钱好赚,当时就有大批福建人过海到台湾谋生。这一谚语意为容易挣来的钱,可以大方地花,而辛苦劳动得来的血汗钱,就要节俭不乱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2016十大网络流行语大起底
- 下一篇:天津周边无数村庄被“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