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词的变化——唇齿相依京津冀之十三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03 今晚报 彭秀良 参加讨论
与几位朋友小酌,席间有人问我的家乡为什么叫“高碑店”,实在说不上来。多亏现场有位同乡前辈,解释说:“原先在高碑店村旁官道上,开有几家旅店,其中有家门口竖着块很高的石碑,上面写着‘燕南赵北’四个大字,于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称这里为高碑店。” 我不清楚这位前辈讲的是否准确,但“燕南赵北”的说法却是知道的。乾隆写过一首诗云:“我爱燕南赵北间,溪村是处碧波环。若教图入横披画,更合移来儿迭山。”这诗跟我的家乡高碑店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诗题为《鄚州道中》。鄚州今属任丘市。 其实,“燕南赵北”就是一个泛指,大致范围包括黄河以北、北京以南的广大地区。高碑店可以被称为“燕南赵北”,鄚州也可以被称为“燕南赵北”,还有很多地方也可这么表述方位。以现在的语言学词汇来说,“燕南赵北”就是个方位词,而且是个不够精确的方位词,但这类方位词过去是很常见的。 “靖难之役”中,朱棣在直沽率兵渡河,夺得天下。他深知直沽是“海运商舶往来之冲”,因此决定在此设卫筑城,分兵把守。他考虑到直沽是自己率兵渡河的地方,因此把所设之卫,赐名“天津”,意为“天子的渡口”。天津卫的设立是在1404年,次年添设天津左卫,又过了一年,改青州右卫为天津右卫,后来统称天津三卫。 “卫”本是明朝屯兵的军事单位。天津三卫足额兵士为16800人,管辖南运河往南至今山东德州以东地区。为了养活如此数量的兵士及其家人,屯田亩数当然不会少。天津三卫总共设立143个屯堡,分散在静海、兴济、南皮、青县、沧州等州县。于是,“津南”就成了一个新的方位词,当时涵盖的范围远不止当今的天津市津南区,而是包括沧州乃至更南的大片地区。 最近我写作“近现代河北名人故居”系列稿件时,恰好碰到“津南四大家族”的说法,使我对过去的方位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津南四大家族”,是指“南皮张”、“北头刘”、“桃园侯”、“叶三拨叶”四个富有家族,都在今天的南皮县境内。其中最有名的是“南皮张”,即显赫的晚清重臣张之洞、张之万家族。南皮距离天津已经很远了。但就是那么远的距离,依然是用“津南”作方位词的。 “津西”的说法也很流行。比如津西杨柳青,这真不算远。津西王庆坨、津西扬芬港、津西胜芳、津西霸州,这在今天来说,就逐渐出了天津进入河北了。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曾经看到过一个实寄信封,收信人地址就四个字“津西胜芳”,这充分说明了当时天津的辐射力。 今天,这些传统方位词已淡出人们的日常语言。提到高碑店,人们会说属于保定市;提到南皮呢,就说它属于沧州。从方位词的变化之中,我们是否能感觉到中心城市含义的变化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