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春等:双言者的语言表征机制与双语者“和而不同”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8: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吴文春 蔡娟 郑学 参加讨论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除了会说母语外,还会说另外一种语言,这些人被称为双语者。同样,在我国,很多人除了会说家乡方言外,还会讲普通话,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双言者。显然,双语者和双言者可以通过两种语言 (或标准语和方言)来获得信息。于是,双语者和双言者在大脑中加工、储存两种语言的方式和机制则成为认知科学和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焦点集中在语言表征上,包括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前者是指词汇的词形和语音信息的表征,后者是指语言的语义信息表征,又称语义表征。 通常来讲,双语是指两种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不同,它们在词形和语音乃至语法规则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而双言则是指两种语言有不同的口头语言和基本相同的书面语言。陈俊等人认为,对于双言者而言,同一文字符号往往具有两种不同的语音表征。双言者一般入学前在生活情境中获得了方言,入学以后开始学习与掌握标准语(如普通话)。不过,在一般的双语研究中,人们并未严格地区分双语与双言。 双语者的语言表征机制 针对双语者的词汇和概念表征及其联系,研究者们提出了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观点)。Potter等人首先提出了单词联想模型(wordassociationmodel)和概念中介模型(conceptmedi-ationmode1)(如图a和图b)。两种模型都认为两种语言的概念表征是共享,而词汇表征是独立的。所不同的是,单词联想模型认为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之间有着直接联系,而第二语言(L2)的词汇表征必须借助第一语言(L1)的词汇表征通达其共享的概念表征;概念中介模型则认为,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之间无直接联系,它们各自与概念表征直接相联,因此,L2能直接通达共同的概念表征。此后,Krol和Stewart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分级模型(revisedhierarchicalmod-el)(如图c)。该模型认为,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之间及其与概念表征之间都有联系,只是联系的强度不同,因而又称为非对称性模型。L1的词汇表征与概念表征之间的联系要强于L2的词汇表征与概念表征之间的联系,从L2到L1的词汇表征的联系强度要高于从L1到L2的词汇表征的联系强度,随着双语熟练水平的提高,这种联系强度的差异将逐渐减小。 随后,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采用跨语言启动范式来探讨双语者的语言表征机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Ll词汇能促进L2词汇的加工。但对于L2词汇能否启动Ll词汇加工,结果并不一致。尽管如此,近些年来多数行为实验研究以及脑电实验研究的结果都支持Krol和Stewart提出的修正层级模型的理论观点:双语者两种语言共享语义表征,其词汇表征相对独立但互有联系。 双言者的语言表征机制 相对于双语心理研究的长足发展,双言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成果较少。而在已有双言的实证研究中,双言者的语言表征机制仍然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张积家和张凤玲于2010年比较了普通话—英语双语者与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图片命名与图片分类的成绩。结果表明,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图片命名和图片分类的反应模式和普通话—英语双语者的反应模式一致,表明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普通话—英语双语者具有类似的认知机制。马利军、韦玮和张积家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范式研究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概念表征,结果证实了熟练双言者共享概念表征这一观点,但只发现了L2词汇对L1词汇的单向重复启动效应。随后,张积家和张凤玲于2014年也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考察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听觉词的语言表征,结果发现,L1和L2之间存在双向的重复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普通话和粤语的语义表征共享,词汇表征独立。 此外,也有研究者采用经典的短时启动范式探讨双言者的语言表征机制。麦穗妍和陈俊采用跨语言启动范式考察了非熟练潮州话—粤语双言者在两种方言之间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两种方言之间存在双向的语义启动,只是词汇表征与语义表征的联结强度存在着不对称性。吴文春等人同时考察了熟练潮洲话—普通话双言者语言内和语言间(跨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结果也发现,启动词均促进了与之高度相关的目标词的语义加工,产生了显著的语言内和跨语言启动效应。 因此,总体而言,双言者的语言表征机制与双语者相似,更符合Krol和Stewart的修正分级模型,且其共同之处还在于:双言者和双语者对两种语言(或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的熟练程度影响L1与L2词汇表征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L2与共享语义系统的联结强度。不过,这种相似性有其独特性。吴文春等人选取熟练潮洲话—普通话双言者和客家话—普通话双言者进行的启动效应研究结果均表明,与熟练双语者的表征模式相比,熟练双言者的L1和L2词汇表征是相对独立的,两者之间距离更近,联系更紧密,且L2到L1的词汇表征的联系强度与L1到L2的联系强度相同,L1词汇表征与概念表征的联系强度要稍大于L2词汇表征与概念表征的联系强度。这种表征模式的独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与双语相比,双言中的“同”明显要大于“异”。当然,如果双言者的母语为地方强势方言(如粤语,有学者认为其影响力仅次于普通话),那么,其语言表征模式与双语者更相似。张积家等人2014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官方方言普通话相比,大学生群体中L1(粤语)存在明显的优势,表明在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两种词汇系统中,粤语词同语义系统的联系明显比普通话词同语义系统的联系更强,从普通话词到粤语词的联系强度也比粤语词到普通话词的联系强度更大。陈俊等人从双言舌尖现象的产生机制这一角度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特色创新项目 “潮州话—普通话双言者的语言表征机制研究”(2014WTSCX08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存在·语言·诗歌-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问题
- 下一篇:语言的体验认知观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