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弥合语言网络鸿沟促进社会代际交流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话语形式,它在表达形态、风格等方面与严谨规范的传统话语体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导致网络语言的主体践行者青年群体与传统话语的遵循守护者老年群体之间语言沟通产生了一定问题。存在于代际对话间的语言障碍正是网络时代下新产生的语言交流鸿沟。
    无疑,网民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崇尚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常常突破语言秩序,寻求特立独行的表达方式,因为新奇醒目的个性化表达更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为此,青年群体创造了一系列表现新观念、新思潮、新感受的网络新词。这些词语新奇别致、形象诙谐,充满了新的时代气息,体现了青年群体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伴随网络时代带给人们的心理压力与焦虑,广大青年群体在网络虚拟空间释放与纾解自己共同的情绪,共同的经历与感受、共同的愿望与追求使他们形成了彼此心灵契合相通的话语共同体。他们用率真幽默,甚至是怪异和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语言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观点与态度,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与心理。网络语言的使用对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认同,也就是说只有共同体内部的成员才能懂得这一类语言。相反,不是这一话语共同体的成员,就不会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而老年群体成长生活在传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对传统的认同根深蒂固,习惯于表达上的固化模式,言语使用往往严谨规范,且平时很少上网,不熟悉这些网络语言。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两个群体间迥异的语言表达风格形成了各自的语言壁垒,生成了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语言鸿沟。
    此外,时代变迁与新生事物的涌现是形成新兴语言鸿沟的外在原因。语言作为一种载体,它记录与承载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变迁与发展。网络时代催生出大量新事物、新技术、新现象,为此,指代新事物、新概念的新鲜词汇在网络时代批量产生,且其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些新词语,对于缺乏网络体验经历的老年人来说,无法理解其含义。由于有些老年人很少接触网络等新科技,他们既不是网络新事物、新概念的创造者,也不是使用者和受益者,所以这类新词语及其所指代的事物与操作实践,对于老年人来说很陌生。这类新词语俨然成为青年和老年两个群体间畅通交流的阻碍。
    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应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投入其中,接受新事物、新现象,正视网络语言的存在及其对社会的正向影响。在这一大环境下,老年人要坦然面对自己在网络认知与使用方面的欠缺,虚心向年轻人请教,主动去了解探索新事物,培养自身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尊重年轻人的创造力,理解年轻人在网络世界中的独特感受和个性表达,积极融入到青年人在网络世界里所形成的话语共同体中。而年轻一代则要有意识地承担起“文化反哺”的责任,热情友好地向长辈们介绍和分享网络中热门、新奇、有趣的语言现象,并耐心解释其来源。授之以鱼的同时也要授之以渔,通过书籍或者视频教程,引导父母长辈学会使用互联网及其相关软件,帮助他们发掘网络世界里新鲜有趣的语言表达,从中获得与年轻人同样的精神体验与享受。只有这样,两代人才能平等地站在语言交流的同一维度,在网络时代里实现真正无障碍、无隔阂的沟通。
    全社会特别是相关部门应该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搭建起“老年人与新科技”平台,为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创造条件。首先,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爱老年人的风尚。其次,互联网主管部门要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真正适合他们使用的门户网站,要有易于老年人接受的互联网知识内容,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科技。最后,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社区课堂、老年大学等形式帮助老年人学习上网实践,组织大学生和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引导长辈们打开互联网世界的大门,既让老年人享受到信息时代的便捷,又让他们在体验网络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乐趣。这不仅能够减轻老年人因语言鸿沟带来的被网络社会排斥、孤立的心理压力,而且能够提升老年人的时代参与度与满足感。唯其如此,网络时代语言鸿沟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弥合。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