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2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朱怀 参加讨论
教学的本土化 教学本土化主要指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本土化。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应主要由当地人担当。世界上其他大语种的推广经验表明,本土化的教师是传播语言的主体。例如,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达3亿多,仅靠英语为母语的外教远远满足不了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同样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众多,应当建立本土化的师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喜欢和了解中国文化、汉语交际能力较强的母语非汉语的本土教师,作为当地汉语教育的主体,还可以让他们成为“种子教师”,进一步培养更多本土教师。 教材本土化主要是教材的选材要符合当地学习者母语特点,体现当地的社会文化习俗,同时教学量与当地学制、学时相匹配。第一,教材文本选择在词汇、话题选择和交际背景设置上要准确呈现当地经济、文化和民族性格特点,遵循国家汉办提出的“贴近外国人习惯、贴近外国人思维、贴近外国人生活”的原则。第二,教材要根据学习者母语特点,突出学习者的学习难点,这方面可以吸收汉外语言对比的成果,从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上进行针对性地编写和操练。第三,教材编写最好由中外教师合作,因本土汉语教师熟悉当地语言文化的长处,他们与我们国内学者合作,编写当地的汉语教材,更适合当地学习者。总之,除了提供一般通用型教材外,还应编写区域型、语别型和国别型不同层级教材,满足不同地区、语言和国家的多样性需求。 教法本土化主要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本土化,指将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原理与当地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适当加以改造以适应当地教学与学习的特殊需求。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者使用汉语的交际能力,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还是提高交际能力服务。教学本土化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在吸收汉外语言对比研究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基础上,精心选择语言知识和能力讲授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对语言诸要素和交际能力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和操练。 传统对外汉语教学已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汉语国际教育正在实现“请进来”向“走出去”转变。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学习汉语人数将会剧增,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多元多样,导致传统汉语教学难以适应复杂的海外汉语教学需求。因地制宜,加快汉语国际教育的本土化,才能解决我国有限教学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学习者多元需求的矛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好的语言文化服务,搭好中国与世界的友谊之桥。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玩”中学汉语
- 下一篇:借力汉语国际化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