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探讨(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38 《世界汉语教学》第29卷 李泉 参加讨论
4.5 外国人生活内容的“贴近比例”问题 无论是用于国内的还是用于海外的,各类教材的编写都要适当贴近学习者的生活,适当兼顾学习者的文化,这应该是可取的。前者指的是课文内容应适当与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环境相结合,以便于相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便于降低学习的难度和交际的难度;后者指的是应该把中国文化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适当地联系起来,以便于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汉语及中国文化,便于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有话可说。但是,贴近与兼顾的关键在于适度、恰当。何为适度、恰当,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我们的初步意见是,汉语教材中贴近外国人的内容应在一两成,不宜超过三成。有人对《意大利人学汉语》这部教材的本土化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87%的课文与意大利的生活习惯、国家特色有一定的联系,如课文中的语句“(在意大利某地)中国餐馆周一休息”,并对这种“将意大利文化元素以各种方式灌入课文中”的做法给予肯定(符媛,2014)。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如果教材中意大利的元素真的占到了87%,那就不知道这教材还是不是汉语教材? 五 “国别化”“国别型”“通用型”再比较 5.1 与教材“国别化”相关问题再讨论 显然,编写用之于海外的汉语通用型教材、用之于特定国家的国别型教材,这既是国际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是教材编写和研究应有的内涵。但是,从我们对有关教材国别化理据的梳理和分析,以及对教材编写要向外国人“三贴近”的讨论来看,并没有多少教材编写要“国别化”、国别化是教材编写的“大势所趋”的充分理据,一些“必要性”并不必要,或者比较空泛,或者是各类教材编写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有的“贴近”既不必要也难以操作,等等。因此,在我们看来,教材国别化的提法有些过于“着急”和“超前”,也有些不完全符合汉语母语国的“身份”和实际所能,至少不应是汉语母语国现阶段重点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拔高了这类教材的地位,高估了这类教材的作用。 “国别化”强调教材编写要关注国别语言、文化、教育体制、学时安排等“国别内容”,这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教材的本土化问题,而教材的本土化或当地化,是外语教学发展到相当程度后由有关国家根据语言教学的发展需要自己去实现的,目的语国可以起到一些促进和支持的作用,但不能也无法越俎代庖,否则就有些“越位实施”。越位实施并不犯规,但所编教材能否真正有特色以及能否被有关国家接受则是大可存疑的。外语教学和教材的本土化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是伴随着外语教学规模、层次以及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实现的,并且根本上说是由有关国家政府部门和汉语教学界自己去完成的,因为他们最有话语权和决策权、最了解本国的实际和需求。多年来,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大量观照了中国学制学时、中国人的情趣爱好和英语学习特点与需求的教材,以及现有的海外有关国家自己编写的各类汉语教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5.2 “教材国别化”与“国别型教材”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国别化”中的“化”的解释是:“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照此来看,教材编写国别化就是把本应是多种类型并进的汉语教材编写转变成“按国别来编写”这种状态,这就把本质上只是属于多种类型之一的国别型教材的地位大大提升了。这是教材编写观念和编写实践的重大转型,不可谓不重要,故不可不认真对待。 教材编写国别化的提法意味着编写国别教材应成为汉语教材编写的普遍趋势、长期过程、导向性理念、主体性类型。果如此,则至少可能带来“两个不符合”:其一,不符合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多元化原则和趋势。一种语言全面而深入地走向世界的标准和努力方向之一,就是促使该语言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多元化,而不是教学和教材的“单一化”。汉语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汉语教材编写多元化的过程,不仅要有国别型,还要有其他类型的教材;不仅要有通用汉语教材,还要有专门用途汉语教材;不仅要有成人使用的教材,还要有青少年使用的教材,等等。汉语教材编写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编写实践都不应走“一型独大”之路。其二,不符合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现状”是海内外编写的汉语教材数量越来越多,海外本土汉语教材和国内面向海外编写的教材渐趋增多,正在逐步改变教材紧缺的境况,一些国家和地区可选择的教材增多;国内编写的教材已经基本上能满足国内教学的需要,并且可选择的教材日趋增多,但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模式化意义的精品教材仍还相当缺乏。因此,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进一步走多样化之路,进一步加强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教材编写的创新探索,进一步普遍性提升教材编写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推出具有更显换代意义的各类教材,特别是符合汉语汉字教学规律、具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示范意义的精品教材,而不是超前式的直接走教材编写的国别化之路。没有教材编写理论的全面提升,没有更多可借鉴的精品示范教材,国别化教材也难以有质量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可见,教材“国别化”的提法和导向,不符合外语教材多元化的原则,也不符合汉语教材编写的现状与应有的发展趋势。尽管这一提法客观上给近年来国际汉语教材的编写和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从汉语教材编写与研究的顶层设计和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别化”的理念和导向很可能会“更改”汉语教材应有的多元化也即常态化发展进程,并“错位”性承担了更多的由有关国家自己去完成的国别型教材编写任务。 我们曾依据教材适用范围和注释语言的不同,将汉语教材分为通用型、区域型、语别型和国别型(李泉、宫雪,2015),所谓“国别化”教材本质上是“国别型”教材,并且与通用型、语别型、区域型教材一样,都只是汉语教材的一种类型,因而称作“国别型”可能更适合对这类教材的定性和定位。“国别化”和“国别型”二者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却相去甚远,在国际汉语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大不相同。“国别型”与“通用型”各有所长所短,不宜对立起来,更不宜拿一种类型教材的优势跟另一种类型教材的弱势相比。 国别型教材过去、现在和今后都是汉语教材的一种重要类型,但它不应“化”,不应成为主流,不应“一型独大”。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汉语规模化、快速化走向世界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国际汉语教学本土化的程度还很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学不过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总体上说,海外汉语教学缺少可选择的合适教材,各国编写的本土教材还不够多。因此,如果有条件和可能,与有关国家的汉语教师合作编写用于该国的教材,并且能在当地出版的话,无疑值得做也应该做,以解燃眉之急。但是,如果条件不成熟,而是我们自己去给某国编写教材并由中国出版这类教材的话,则要慎重考虑发行的情况、市场的情况和当地的接受情况。我们认为,现阶段乃至今后国际汉语教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作为汉语的母语国仍应秉持教材编写多元化的理念,并在此前提下加大通用型教材的研究和编写。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汉语教师教学技能及二语习得理论知识的评估模式
-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本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