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研究国际研讨会(2017)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34 中国社会科学网 今日语言学编辑部 参加讨论
汉语史研究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9月16日至17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历史语言学研究》编辑部、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集刊》编辑部、《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上海语文学会主办,复旦大学中文系承办。来自法国、日本、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复旦大学中文系傅杰教授主持开幕式。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朱刚教授受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的委托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蓝生研究员和杨永龙研究员为开幕式致辞。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学者们就语音、词汇、语法等汉语史研究的多个领域宣读了论文,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蓝生研究员的《再谈“们”源自“物”》,就语义基础、文献用字、语音演变、方言例证等多个方面对汉语复数词尾“们”源自“物”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资料翔实,论证有力,获得了一些学者的高度认可。 与江蓝生研究员的观点不同,香港教育大学朱庆之教授《从“阴”变“阳”和从“辈”到“懑”——北方汉语表人名词和人称代词复数标记“们”的历史音韵学讨论》一文从历史语音演变的角度,维护复数词尾“们”源自“辈”的观点,激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麦耘研究员的《闽吴湘方言是否有共同的历史底层?》从音韵学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关上古汉语方言形成的构想。论文从文献解读和语音特征两方面着手,论述了古楚语和古吴越语具有共同苗语底层的观点,并试图通过考察楚辞押韵的现象,为吴湘方言共有苗语底层的猜想提供证据。此文同样引起在场学者的激烈争论。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忠敏教授的《历史层次分析与方言的层次分类》则通过分析古从邪崇船禅母在今天江淮官话、吴语、徽语、闽语的读音层次,来判别这些方言的性质,进而对这些方言,特别是吴语内部各片、江淮官话内部各片作方言层次分类(分区)。文章认为,对汉语方言进行层次分类(分区)能更好揭示汉语方言的演变历史以及方言间的接触关系。 复旦大学中文系游汝杰教授报告的论文《日吴对音所见明代吴语的音韵特点》同样是对汉语方言语音史的研究。他通过考察《日本寄语》等含有日吴对音材料的明代文献指出,明代宁波吴语的入声韵尾已经弱化,三个塞音韵尾已经混同;宁波话里的蟹摄一二等和效摄在16世纪已开始单元音化,假摄二等韵腹的后高化在此时也已开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