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世外之物”:曜变天目茶碗京都国立博物馆《国宝》特展


    
    唐代“七条缀织袈裟”
    
    北宋释迦如来立像
    日前,北京故宫的古代书画展览《赵孟頫》和《千里江山》都进了换展,很多珍贵文物被撤下,换上了新的一批。之所以必须要换展,是因为珍贵的古代有机文物质地脆弱,长期展示容易受温度、湿度以及照射光线的影响,受到损害,所以展出时间不宜太长,国内一般是一个半月左右就要换展了。
    在日本京都的京都国立博物馆,也有一场重量级的文物特展进行了换展,那就是四十一年一度的《国宝》特展。日本和中国文物材质接近,但是当地空气湿度更大,而且文物管理更加严格,所以珍贵文物一般只会展出两周,《国宝》特展为期两个月,10月3日到11月26日,每两周进行一次换展,其实是相当于四次特展了。
    笔者在京都国立博物馆参访了第二期《国宝》特展(展期为10月17日至29日),深深惊叹于各种文物的精彩与华丽,感到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从未展出过的“寺院圣物”
    京都《国宝》特展最出色的地方,不光是宝物众多,更在于它每期都会有绝世的宝物出来镇场,而且往往和中国文化高度相关。第一期镇场的是奈良药师寺的吉祥天女像(10月3日到15日),那是传世唐风工笔仕女的极品,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是镇护国家的宝物。第二期镇场的是一直以来密不示人的异宝:大德寺龙光院收藏的南宋曜变天目茶碗(10月17日到29日)。
    日本自古流传有三个曜变天目茶碗,都是国宝级文物,笔者曾经见过两个,都极为精美。这只龙光院曜变天目由于是秘密收藏的寺院圣物,历史上几乎从未展出过,网上连图片都找不到。此次《国宝》特展开幕前公布的目录中并没有这个茶碗,是最后一刻才确定的,真的是难得一见。笔者本以为这个碗会和前两个一样精美,然而当我真的见到这个碗的时候,一下子就惊呆了,只见漆黑的碗底闪耀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光环,散发着魅人的光芒,似乎碗底有宇宙,有黑洞,有银河,神妙万分而又捉摸不定,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笔者在全世界的博物馆见过很多珍宝,宋元名瓷见过不计其数,从未有如此摄人心魄者。
    所谓曜变天目茶碗,是宋代茶道的一种珍贵用具。宋人喝茶的方式和今天不同,是冲着喝的,跟冲咖啡有点类似。宋代喝茶极为讲究,从皇帝到文人无不深好此道,连庙里都风靡茶宴。当时有一些日本僧人渡海来学习禅宗,顺手就把宋代茶道带回了日本,流传至今,就是日本抹茶。中国在明代之后,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废止抹茶,茶具也就也失去了依托,只有日本商人愿意重金收购,于是顶级的茶碗就都被卖到了日本,成了日本历代传承的珍贵收藏。龙光院的曜变天目从明朝中晚期开始在日本流传有序,至今已经四百多年了。
    曜变天目茶碗是南宋福建建阳窑的极品,其特点是茶碗颜色黝黑,碗内有一个个油滴光圈,油滴之间还有一片片蓝色的光斑,如果转着看的话,会看到碗内闪烁的光芒颜色变化多端,仿佛一个小小的星系在碗内闪耀着魅人的光辉。这种奇妙的茶碗在中国早已失传,只有2008年在杭州南宋皇城遗址出土过一个残片。曜变天目在烧制工艺上特别困难,因为窑内温度要达到1300摄氏度,且只能允许十几摄氏度的变化,在高温冷却的后期阶段里,温度突然升高后迅速下降,让釉内铁结晶快速融化再冷却,周围出现薄膜,从而形成美丽的曜变效果。这种工艺过于困难,刻意烧造的成功率也只有十万分之一,说它极其珍贵,并非一句空话。
    笔者曾经见过两只曜变天目茶碗,分别是静嘉堂文库和藤田美术馆的收藏,每只都让人感到震撼,而这个龙光院的曜变天目茶碗尤有过之,说它是中国历史上做出过的最神奇的瓷器也不为过,日本史书上说它是“世外之物”,形容得非常妥当。只可惜这是寺院密藏的圣物,不能拍摄,算是遗憾了。
    最古老的宋代木雕
    除了龙光院的曜变天目茶碗,第二期《国宝》特展上还有很多奇珍异宝,有好几件堪称是世界顶级的宝物,其中也有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一件典型的顶级宝物,是清凉寺收藏的北宋释迦如来立像(10月17日到29日)。公元983年,日本奈良东大寺高僧奝(音雕)然入宋求法,拜见了宋太宗,在回国之前,他在浙江定做了一座高1.60米的木造释迦如来立像,作为寺院的主佛,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这尊木雕佛像是现存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精美的宋代木雕。笔者看到这尊如来立像之后,不禁怀疑现在中国雕塑史很多内容应该改写。举例来说,中国最大的古代佛塔应县木塔,里面有巨大的辽代泥塑如来像,是无可置疑的国宝。这个辽代泥塑如来有小胡子,按以前的说法,那是辽代契丹民族的特色,然而清凉寺北宋如来立像也有小胡子,和辽代佛像如出一辙,还要更早一百年,可见当时制作大型佛像普遍会有小胡子,只是我们没留下来而已。
    清凉寺释迦如来立像的一个珍贵之处,在于它有明确的年份和作者,佛像师是张延皎和张延袭兄弟二人。日本历史上重视木雕佛像,所以重要的佛像师都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如快庆、运庆等。中国古代木雕佛像虽然极为发达,但是无论工艺还是工匠姓名,都不载于史册,到现在连完整的木佛都屈指可数,最好的都在日本流传,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连宋代的木雕都留不下来几尊,唐代就更难了,幸运的是日本还有,被当作寺宝代代珍藏。展览上可以见到京都东寺珍藏的毗沙门天立像(10月3日到11月26日),那是唐代木雕佛像的极品,气韵高古,风姿非凡,让人赞叹。
    第二期的《国宝》特展里,还有一件特别值得一说的文物,那就是京都东寺珍藏的“七条缀织袈裟”(10月3日到29日),那是高僧空海从唐代请回日本的珍宝。袈裟是佛家的衣服,古印度最早的僧侣都是不要金钱的,身上穿破布缝制成的百衲衣,称为“粪扫袈裟”。后世佛教大兴于中土,有些寺院富可敌国,但是佛祖传下的规矩不能坏,于是就出现了新型的“粪扫袈裟”。简单来说,就是用最奢华的工艺,把最上乘的丝料做成百衲衣的样子。这件七条缀织袈裟就是新型的“粪扫袈裟”,上面一块块破布是用通经断纬的缂丝模拟出来的,这是传世文物中最上乘的唐代丝织品了。
    日本《国宝》特展中有很多自古在日本流传的中国文物,但大部分还是日本本土制造的,其中不乏绝世珍品,从绳文时代的土偶,到江户时代的《风神雷神屏风》(京都建仁寺藏,10月3日到29日),都是世界艺术史上知名的宝物。不过纵使是日本文物,也往往保存着唐宋时期的工艺和技法,值得仔细鉴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