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作家 和平使者——记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1:11:57 人民日报 张方方 参加讨论
图①:保罗·科埃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图②:保罗·科埃略《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图③:保罗·科埃略。 “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曾引用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这句话。 科埃略被很多媒体称为“拥有最多读者的拉美作家之一”,其作品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其中仅《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销量就达到6500万册。他曾荣获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巴西里约布兰科骑士勋章及国际安徒生奖等诸多奖项。今年正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出版35周年,巴西邮局将于4月份发行纪念邮票。 “恰恰是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变得有趣” 1947年,科埃略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曾担任编剧、剧场导演和记者。他喜欢在阳光灿烂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漫步,喜欢城市的街道和环球旅行。他的作品整体体现出热爱生命、探索生活的态度,传递着为梦想而奋勇执着的精神。 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为例,作家以精炼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富有哲理的叙事手法,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的一段奇幻之旅:圣地亚哥由于反复梦到埃及金字塔附近埋藏有宝藏,毅然决定卖掉自己的羊群,为了看似飘渺的寻宝之梦踏上前往远方的旅程。他跨越海洋,穿过沙漠,历经无数奇遇。当最终抵达无比向往的金字塔时,却发现宝藏就埋在最初牧羊时过夜的教堂里。 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梦想何其可贵,面对梦想,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追逐?牧羊少年敢于放弃日复一日的熟悉场景,踏上寻找梦想的未知旅途。或许前程漫长艰辛,或许远方金字塔下并没有埋藏宝藏。不管最终是否实现梦想,美好的事物早已在来时的旅程中悉数馈赠:这一路,我们看过风景,经历风雨,收获成长,最终体悟到生命的含义——“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科埃略以文字激励读者用爱与力量去坚定追梦,迈向自我发现和心灵成长的人生旅途。正如他所言:“恰恰是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变得有趣。”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是科埃略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又一部探讨生命意义的佳作。故事讲述了对平凡生活失去兴趣的维罗妮卡在决定放弃生命时被送到维莱特精神病院,在那里,医生通过注射药物造成心脏病发作的假象。在误以为自己时日无多的情形下,维罗妮卡冲破世俗偏见,去尝试以往从未敢想敢做的事情。主人公领悟到生命终有意义,要学会“沿着自己心灵和眼睛中的欲望之路前行”,以“每活一天都是一个奇迹”的心态面对人生。维罗妮卡自我觉醒的生命之旅,同样启示读者,要直面人生、珍爱生命。 科埃略崇尚简单的生活方式。在他看来,“简化生活不是指变得肤浅,而是变得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质”。面对各种文学奖项的青睐,科埃略并没有被声誉所累,他笃信“‘成功’就是做好自己”。他的人生经历正如其作品《朝圣》中所描述的那样,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用心去理解不同的事,认识不同的人,用笔写下心中的梦想。科埃略对人生的睿智思考,为很多读者点亮前行路上的一束光。 “当我们有爱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巴西文化多元,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等在这片热土上交融,铸就了特色鲜明的社会文化传统。科埃略的作品凝聚着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温暖的人文关怀。例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便是受到《一千零一夜》里《一梦成富翁》和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双梦记》的启发:圣地亚哥来自远在欧洲的西班牙;贯穿他逐梦历程的撒哈拉沙漠、埃及金字塔,则是非洲元素的代表。 科埃略善于从历史典籍和传奇故事中汲取灵感,以丰富的想象构筑出充满幻想的文学世界。他的作品关注个体命运及其生存状态。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历尽千险、追求梦想的少年圣地亚哥,到《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中为真爱舍弃一切的少女皮拉尔,再到《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中摒弃偏见、保持个性的“精神病患者”维罗妮卡……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唤醒读者关注个体价值、尊重并关怀他人。 对科埃略来说,“爱是最高形式的正义”。他笔下的爱涵盖了爱情、亲情、友情,蕴含着对祖国、对世界和对全人类的博爱。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出现三次的“世界之魂”,就是用爱铸造的力量:“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好还是坏,全取决于我们变好还是变坏。这正是需要爱发挥力量的地方,因为当我们有爱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科埃略致力于为巴西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与救助,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担任跨文化对话和精神聚合论坛的特别顾问。他认为,不同国家间应该尊重彼此差异,同时需要相互理解。他倡导尊重文化多元,搭建沟通桥梁,为不同国家的民众开展交流合作创造机会。2007年,科埃略被任命为联合国和平使者。 “我要努力推动搭建巴中友谊之桥” 科埃略与中国的文学缘分由来已久。他从小便喜爱中国文学,幼时母亲送给他的《中国神话故事》,激发了他对东方古国的无限向往。科埃略熟识老子、孔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经典作品。在他看来,这些经典构建出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的诗意形象。他也非常欣赏中国电影,因为“它们有独一无二的、不同于好莱坞的独特的讲故事方法”。 科埃略曾经到访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近距离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发展与进步。当得知习近平主席引用自己书中的话时,他欣喜地感叹道:“尽管巴西与中国地理上相距遥远,但我们的心灵距离很近。我要努力推动搭建巴中友谊之桥!”为了与中国读者更好地交流互动,科埃略还特地在中国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分享自己的人生与文学思考。 巴西人说,友谊就像葡萄酒一样,时间越久越好。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止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进程。近年来,中国与巴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优秀文化通过一部部经典作品传递给巴西人民,很多巴西文学作品也被翻译引进中国。在科埃略之外,若热·亚马多、马沙多·德·阿西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等作家的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所认识和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学,是人类智慧凝结出的美丽花朵。文学作品的译介与交流,丰富了人类文明宝库,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它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守望相助的通道,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希望与活力。这也正是科埃略以文字追逐梦想,用一部部作品倡导多元文化交流的意义所在。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副教授、葡语系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人间清醒伍尔夫:从经济独立到精神自由
- 下一篇:大江健三郎文学译事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