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成长 >

《童年河》: 唤起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童年河》插图 赵丽宏著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有时流得那么缓慢,有时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童年河》用诗歌一般恬静的语言、散文一样温和的节奏,将一个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男孩童年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成长经历展现在读者面前,该书作者写过去时代的生活,既写出了人生之同,也点出时代之异,体现了文学之美和文学之真。”在近日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的“赵丽宏长篇小说《童年河》作品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对《童年河》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并同与会专家们就“成人作家转身儿童文学”和“作品本身的真挚优美”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融汇散文与诗的美感特质
    《童年河》是诗人、散文家赵丽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且是儿童小说,该书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普通上海乡下小孩雪弟进城变成上海城里人的故事。崇明岛、上海滩、黄浦江、苏州河……地地道道的上海地名;阿爹(父亲)、姆妈(母亲)、亲婆(祖母)、“三天不吃腌鸡豆板汤,脚鼓郎里酥汪汪”……地地道道的上海“行话”。对于老上海来说,这样的场景是亲切的,能唤起心底最柔软的一抹记忆。而对于那些未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童年河》也绝非一部板着面孔说老皇历的城市年谱,而是字里行间透着亲切,作者以他诗歌般朴素清丽的描述,将一个城市远去的集体记忆,勾勒出了一种超越时间隔阂的家园感。
    别具一格的散文诗化是《童年河》与生俱来的显著特性,在书中,散文诗化的文学风格随处可见。如一开头对崇明岛老家后门“一条河”的描写,对河边风、树、鸟、水上鱼、水边芦苇的描写,浓墨重彩,如歌似画,凸显了小主人公雪弟眼中童年河的亲切和美丽。又如对雪弟初到上海的“第一印象”的描述,黄浦江、大轮船、外滩、脚踏车、来来往往的人群,直至“经过那栋高大的海关大楼时,楼顶上的自鸣钟响了,钟声那么洪亮,满世界都回荡着它唱歌一样的声音,这就是上海的声音,雪弟心里想。”文字简洁准确,诗情画意。
    研讨会上,评论家们用“美”、“真挚”、“规范”、“清澈”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他们认为在儿童文学中尤其要强调语言的美感与规范,这是现在很多儿童小说的弱项。金波说:“阅读《童年河》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想起《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沉浸在这两本书的意境当中。”还有评论家认为,《童年河》处理好了历史背景与儿童接受之间的艺术平衡,这对作家的表达尺度与分寸把握有极高的要求。
    成人作家如何写童年
    名家“入流”儿童文学并不是新鲜事,查尔斯·狄更斯、乔纳森·斯威夫特等著名作家就为少年儿童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著,而中国文坛泰斗如鲁迅、叶圣陶、冰心、巴金等也都曾留下过经典传世的佳作。
    有人说,《童年河》给人一种意外的欣喜,这意外首先是他如此认真地花一年多的时间尝试了这种小长篇,这对于一位早已成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来说,无疑有几分冒险。更意外的是小说的成熟和成功,小说没有许多名家回忆童年时常有的那种自哀、自怜、自赏的陈旧气息,更没有一些成人文学作家偶或垂顾儿童文学时信手拈来的轻率态度,他是用他最质朴的感情和他多年来的文学修养,把自己的这段记忆很“轻”地拿了出来,然后很“重”地写了出来。
    “童年河作为一种意向,两岸风景不断变幻,但河还是那条河,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因此而传承下来。其实,上一代人向‘00后’讲述过去的童年,不仅仅是创作与阅读的关系,更是丰富的中国民族生活记忆的延续,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讲话中呼吁更多作家投入儿童文学的写作。他认为,跨界的写作有利于儿童文学的丰富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生活经验的传承,尤其在这个过度强调经验的隔绝与变化的时代,应该看到人类经验除了外部的差别之外,还有心灵上、经验与价值上的相通,书中那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依旧能够打动新世纪的儿童。
    在诗人金波看来,赵丽宏之前的很多作品都“适宜”儿童阅读,而《童年河》是“献给”儿童读者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也让我们思考:成人作家写儿童文学时如何“唤醒”自己的童年经验,保持持久的创作动力和艺术感觉,如何平衡“深刻”与“纯真”。
    心中那个“永远的少年”
    儿童文学和一般的文学是有区别的,在秉持着艺术标准的前提下,儿童文学是要求更高的文学。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用“神秘的入口”来形容这两者的区别,她认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几乎是天生的,是能轻易找到神秘入口的人。他们无需故意俯下身子,他们本身就是孩子的“共生体”,或者,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那个孩子”,同时,他们手中还掌握了一支可以点石成金的魔棒——或可把这理解为作家的积累、修养、哲学思考的深度等。
    正如赵丽宏在后记中写道:“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童心的天真单纯和透明澄澈也是不会改变的。”作者所说的那些情感与憧憬、童心的单纯与美好,恰恰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底色,是通往“神秘入口”的最重要的通行证。
    不知道赵丽宏在写《童年河》时是否揣摩或者寻找过那个“神秘的入口”,读完这本书,看到作品以真诚的儿童视角、自然的童心童趣、简单准确的笔墨写下的故事,你不由得相信,作者定是由那个“神秘的入口”自由出入,又或者童真情怀一定没有离开过他,写作《童年河》的正是他心中那个“永远的少年”。
    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因为那些在好奇心诱引下的种种无知和尝试,那些天马行空下不着边际的想象,那些出自孩童本真的懵懂和探索,是每个人成长中似曾相识的经验,可以让所有人发出会心一笑,并品尝出无穷趣味。(记者 却咏梅) 
    《中国教育报》2014年2月16日第4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