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作家印象 >

歌德在魏玛,浪漫主义的拓展


    关键词:歌德
    
    歌德与席勒青铜雕像
    提起魏玛,人们一般知道1918年德国崛起的魏玛共和国。然而,魏玛所以驰名于世,还是由于这里名流辈出,尤其是有19世纪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和席勒。他们一同与新古典派相抗衡,在德国掀起浪漫主义运动,声浪波及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构成欧洲文学艺术在世界文苑的重要流派。
    欧洲兴起浪漫派思潮,应溯源到英国小说家塞谬尔·理查逊和诗人奥登。这两位英国作家偏重感性作品,尤其是理查逊的七卷书信长篇小说《克莱丽莎·哈娄》(1748),通过法国天主教士译传入欧陆,不仅影响到卢梭写《新爱罗绮思》,而且在文学敏感性上影响了歌德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至于奥登,他在创造诗体风格上雾绕悬崖的浪漫氛围,明显影响了其后西班牙的浪漫文学。
    欧陆追求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风潮翻滚至亚平宁半岛,催生出戈尔多尼《一仆二主》的戏剧革新。戈氏被意大利剧坛传统派戈济斥为“离经叛道”,流亡到法国,恰恰适应了法兰西浪漫派的季候。在法国,浪漫派风生水起,反理性至上的人物头角峥嵘,不仅有维克多·雨果在《艾尔纳尼》中高擎大旗,还有巴纳斯派的泰奥菲尔·戈蒂埃摇旗呐喊,拉马丁、维尼等诸多天才诗人推波助澜,乃至温和的君主制度拥戴者夏多勃里昂也在文学创作上卷入了这股大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作家兼诗人热尔曼娜·斯达尔夫人。她在《论德意志》里综述了莱茵河彼岸的历史文化动态,阐明浪漫的新潮观点。斯达尔夫人因其小说《黛尔菲娜》被拿破仑一世放逐瑞士时,于1810年发表了这部长达四辑三十余章的巨著,遭到第一帝国当局禁毁。此项巨著里,作者除了对德国贤哲康德、莱布尼兹表达崇高的敬意外,还特别描述了栖身魏玛的启蒙文豪,包括小说《金镜》的作者维兰,“狂飙运动”先驱克罗卜史托克,著有《拉奥孔》的莱辛和杰出艺术史家温克曼等,尤其是伟大诗人歌德。她在与美学家史雷格尔交往中,了解到德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浪漫主义在诗歌、绘画和音乐领域里掀动的波澜。她于1804年写道:“浪漫派一词新近被引入德国,中世纪的游吟诗人成为诗歌的源泉。”由此,这位女作家在《论德意志》第二部分论及德国诗歌、戏剧和绘画时,格外关注到歌德和席勒从魏玛拓展浪漫主义的业绩。
    
    歌德在魏玛的故居
    1749年一个暗夜里,歌德降生在德国东部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但他一生50余载,都是在距离柏林300公里的魏玛市度过的。他以满腔热诚,使这座边城变为19世纪欧洲大陆浪漫主义风潮的源泉,在德意志文坛激荡翻滚了整整半个世纪,余波远远超出德国的疆界。在英伦三岛,涌现出拜伦、雪莱、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在北国俄罗斯,有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远至大洋彼岸的是惠特曼和爱伦·坡。各分支流派此伏彼起,以抒情美感的心源追求个性解放,乃至整个民族的自由与独立。历史事实上,浪漫主义潮流主要是在德国拓展开来,一定程度上与歌德以魏玛为中心的漫长文学生涯紧密联系。因而,该市的街巷、花园均留有自然与文学艺术融合的记忆。
    歌德受到卡尔·奥古斯特大公青睐,被封赏为贵胄,经管魏玛公国财政。这之前,歌德曾于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霎时声名鹊起,被奥古斯特大公居为荣显,特聘为枢密顾问。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其实为作者的自传体叙述。维特即为年轻的歌德,一个入世不深的羞怯恋人。他痴迷上了邻居女孩,夏绿蒂·布弗,可彼美已奇葩有主了。维特陷入绝望,最终凄惨自尽。这部书信体小说。作者以心源为本,文笔流畅灵动,发挥无尽想象的特质,引起当时德国市民阶层的广泛强烈反响。
    18世纪后半叶,歌德尽管政务忙碌,还是创作了剧本《埃格蒙特》《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和《托夸多·塔索》。他由此逐渐远离基督教思想,趋向理性的泛神论,乃至一度加入了共济会组织。中国读者比较熟知的,是歌德的巨著《浮士德》。《浮士德》是歌德最重要的作品。《浮士德》全诗长达12000行,描绘民间传说人物浮士德为满足无止境的求知欲,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靡菲斯特,后经情爱、欢愉与痛苦跌宕起伏,终于领悟人生境遇之真谛。这部作品起笔于1773年,写到1832年都未曾完稿。《浮士德》是一部浪漫主义史诗,也是作者歌德自身述怀。
    
    夏绿蒂肖像
    1775年卡尔·奥古斯特大公将他召回魏玛供职后,歌德心里又荡起了情感浪漫的涟漪。他倾心于夏绿蒂·斯泰因,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精神恋,在其中寄托自己的热望,长达十几个春秋。魏玛有一棵老银杏树,根植于与夏绿蒂宅邸相毗邻的园林中,其生态恰是歌德这段苦恋的表象,反映在他美丽的诗篇《银杏颂》里:
    “难道这就是独立的生灵
    自身分离?
    难道这就是人们相信
    一分为二的生命
    彼此寻觅?”
    歌德还在魏玛潜心研究植物学,关注生态和颜色,选定银杏树叶这种一叶两瓣的特点,表达他与夏绿蒂的人世恋情。
    昔日,歌德习惯于月光下在伊姆河中沐浴。每日拂晓,公园里树木影影绰绰,仿佛皮影戏的人物在活动,直到天光方显出枫树、白蜡树、千金榆的浓郁和凝烟的嫩草地。歌德于1778年精心将此处辟为英国式花园,经常在其中漫步。如今,穿过魏玛城的伊姆河依旧静静流淌,以该河流命名的公园里,照样人来人往,斜面屋顶的罗马式歌德故居变为国家歌德博物馆。集市广场有花店,让人去追怀故去的大诗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