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作家印象 >

露易丝·格丽克:她的诗如咏叹调蔓延于尘世

关键词:露易丝·格丽克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这一奖项已走到第120个年头。北京时间10月8日晚7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这是继鲍勃·迪伦之后,时隔4年诺贝尔文学奖再次颁给了一名美国诗人。
    露易丝·格丽克获奖理由为——“她充满诗意的声音,朴素的美使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她的诗回归古希腊传统
    露易丝·格丽克是美国桂冠诗人,曾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等。她1943年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975年开始在多所大学讲授诗歌创作,现任教于耶鲁大学。露易丝·格丽克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十余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始,格丽克成了“必读的诗人”。
    “完全没想到她能得奖,但她绝对是实至名归。”格丽克诗集的中文译者柳向阳表示,自己是因为特别喜欢格丽克的诗,才开始从2006年正式翻译,“她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诗人,也是美国诗歌界一位重要的诗人,找到她不是一个特别难的事,但是当时翻译出版诗集还是比较难的。”
    “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像锥子扎人,扎在心上。”柳向阳回忆,他在最初读到格丽克的诗时,“仅仅两行,已经让我震惊——震惊于她的疼痛。”格丽克的诗作大多是关于死、生、爱、性,而死亡居于核心。在第一本诗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所以,在柳向阳看来,格丽克的诗给人一种特别冷、特别酷的感觉,同时,“她的诗是回归古希腊传统的,非常难得。”
    柳向阳透露,目前格丽克百分之九十的作品都收入了已出版的两本诗集中。在中文译本的序言中,柳向阳曾写到,格丽克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她将个人体验转化为诗歌艺术,换句话说,她的诗歌极具私人性,却又倍受公众喜爱。但另一方面,这种私人性绝非传记,这也是格丽克反复强调的。她曾说:“把我的诗作当成自传来读,我为此受到无尽的烦扰。我利用我的生活给予我的素材,但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它们发生在我身上,让我感兴趣的,是它们似乎是……范式。”
    实际上,露易丝格丽克也一直有意地抹去诗歌作品以外的东西,抹去现实生活中的作者对读者阅读作品时可能带来的影响,而且愈来愈决绝。柳向阳说,比如,除了1995年早期四本诗集合订出版时她写过一页简短的“作者说明”外,她的诗集都是只有诗作,没有前言、后记之类的文字——就是这个简短的“作者说明”,在准备中文版过程中,她也特意提出不要收入。柳向阳曾希望格丽克为中文读者写几句话,也被谢绝了,她说她对这本书的惟一贡献,就是她的诗作。
    获奖后诗集在网上销量暴涨
    露易丝格丽克获得诺奖后,顿时在国内诗歌界引发热议。诗人周瑟瑟重温起过往的阅读记忆,“2015年时我第一次读到了她的诗作,她的写作曾经让我着迷,我很喜欢她女性细腻的感觉。一个诗人给世界带来的并不一定是撕裂与绝望,她给我带来的是对事物新的认识,在全球疫情灾难中,她的诗也许会有疗伤与抚慰的效果。”
    《诗刊》主编李少君表示,由于翻译家柳向阳的出色翻译,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在中国诗歌界广为人知,“我同意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她的理由,‘因为她无可挑剔的诗意之声,以朴素的美感使个体的生存普遍化’,这样的品质如今非常难得,情感洋溢于日常生活,平静的叙事蕴含诗意。”李少君认为,她的诗歌,既有抒情,也有叙事,更有人生叹息,咏叹调一般蔓延于尘世。
    露易丝·格丽克的中文译本在国内并不多见,世纪文景推出了她的两本诗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世纪文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本诗集都出版于2016年,当时出版也是源于译者柳向阳的极力推荐。
    两本诗集中,《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草场》《新生》《七个时期》,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丽克的《阿弗尔诺》和《村居生活》两本诗集;此外还有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涉及的诗集为《头生子》《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阿勒山》。根据最新京东数据,诺奖揭晓后,《月光的合金》30分钟内的销量是9月份日销的近200倍,《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30分钟内的销量是9月份日销的750倍。
    “诺奖公布后,这两本诗集都会紧急加印。”世纪文景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