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瓶花落砚香归字


    “中华古族繁似花,也弯弓月也琵琶”。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华夏的朝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由雅到俗发生大转折的时代。元曲在当时作为一个文艺形式的代表逐渐成熟和完善,并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耀眼光芒。
    士的传统在中国至少已延续2500余年,先秦时期便产生了“士”,经历儒家思想洗礼后逐渐形成一种延续不断的文化传统,甚至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到了元代,“士”的精神与时政发生冲突,文人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志不得舒、意不能扬,内心世界陷入空虚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戏说人生、发泄苦闷。由此,几经徘徊中便成就了众多元曲作家和传世佳作。“瓶花落砚香归字,风竹敲窗韵入书”。《粉墨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门岿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年6月版)对元代文人与名伶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评价。
    中国梨园行自古就有文人与名伶之间相互配合的传统。这似乎成为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在元代更是如此。该书从历史、戏剧等多个角度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刻解读。粉墨台上才子佳人、儿女情长、缠绵悱恻,而现实中曲家与名伶之间的故事比戏里还要驳杂许多。由此,不禁令人联想到田汉所著话剧《关汉卿》,这出话剧对曲家关汉卿与名伶珠帘秀的故事进行了书写。全书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当时状况进行剖析,对《录鬼簿》《录鬼簿续编》等进行解读,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
    元曲作家们争奇斗艳、佳作频出。其中既有王实甫的《西厢记》,亦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这些元曲作品为后世戏曲艺术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元代曲家们的奋笔疾书,在不经意间于中华戏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既有时代的必然性,亦有历史的偶然性,值得后人加以研究和品读,而该书便是一部穿越时空、旨在走进元代曲家内心世界的作品。
    在元代,北杂剧和南戏相互交融,把处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推上了文坛、戏台,为中国古典文学和戏剧艺术画廊平添许多形色各异的人物形象,以及灿若星河的戏剧作品。书中指出,由此凝练出的元曲精神,或者说元曲家精神,说到底就是它的大众化、通俗化、平民化。元曲家所呼唤的自由、真情、廉洁、法治无一不代表民众呼声,这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文化内涵,对振兴戏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借鉴意义。中华戏曲艺术以“功、法、戏”为核心,以“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为本质。也就是说,通过粉墨台上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表现出的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人文气节;它既高尚,又朴实。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迎合广大民众,振奋人心、长久流传。该书的出版恰恰表明了一个艺术观点:振兴戏曲,首先必须要提升其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和为贵。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