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爱人利物之谓仁”提供的文化镜鉴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人利物之谓仁。’疫情无情人有情,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党始终遵循的最高标准,通过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和大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有力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仁民爱物”的民本思想在新时代得到了最大化体现。
    “仁爱”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之一,在孔子的思想系统中,“仁”处于核心地位,其将“仁”与“德”实现了有机结合,认为爱好“仁”的人是至高无上的,所谓“好仁者,无以尚之”。如果说孔子的“仁”还过多强调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的话,那孟子则把人与人之间的“仁”推加于万物,并在“仁”思想中融合了“爱”的概念,提出“仁者爱人”“仁者无敌”等观点,形成了爱亲、爱民、爱万物三个层次,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与之同时代的庄子则进一步凝练为“爱人利物之谓仁”,将“仁”作为社会发展的精神之柱、应世之迹和治世之具。可以说,孟子和庄子关于“仁”的思想实现了真正的交融汇通,并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传统。
    正是在孟子和庄子对“仁爱”思想的认知基础上,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主张,进一步扩大了“仁”的实践范围,即强调世人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同辈,其以仁爱为核心,以“民胞物与”为基础,将仁爱之心自内而外升华为对万物之爱。到阳明心学时,则进一步提出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说,强调“仁爱”不仅是人心的德性存在,是主体之心,更是存于万物且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体存在,是良知本体,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传统的“仁”及万物的精神特质。
    应该说,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文化阐释中,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之人,是具有大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善良之人,而对人民的真爱和大爱就是对其生命的保护,所谓“仁者爱人”,而爱人的具体表现就是敬民、爱民、忧民、恤民和富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和希望就在于民,如果这个根本不稳,那就谈不上国家的安宁。时至今日,这一远见卓识仍散发着智慧的光辉,这与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具有一致性。
    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更是唯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引用“爱人利物之谓仁”,实际上也是向全党发出了号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仁爱之心”“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不仅是中国文化精神中的重要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的文化力量,在全球抗疫的态势下,也应该成为一些过度诠释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国家的镜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