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南方的秘密——关于刘诗伟的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0:11:48 文艺报 昌切 参加讨论
周大顺的原型也姓周,也跛,也精明过人,也头顶各种荣誉光环,也靠做裁缝起家,也染指多种业务,也办过信用社,也兴办过发电厂、变电站、铝厂,也因摊子铺得过大导致资金链断裂破产,他是江汉平原的另一个董事长兼总经理,曾经名噪一时,声闻遐迩。没料想,“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知其然而欲知其所以然,此乃人之常情。那些事后诸葛亮探其败因,着眼点主要放在主观方面。比较常见的一个说法是:周出身于草根阶层,深知底层生存的艰辛,适遇良机做出点成绩来了,就会野心勃发,贪大求洋,一味扩展基业,把生意做大做强;这样干,既可魇足一己的虚荣心和物欲,又可投政界发展经济之所好。殊不知这正是他步入万劫不复之地的原因。从个人特殊的经历和心理推断其败因,有一定道理,但未抓住问题实质。把责任一股脑儿推给周个人,这是最便利的做法。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没有任何一个成大事者不受野心物欲的驱使,不尽其所能持续扩展自己的基业。周是失败者不假,但成功者也不乏其人。他的失败绝对不限于主观因素,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不妨重复一遍前面说过的话,他突破了政治设定的底限,坏了规矩,乱了秩序,偏离了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现实中周的败因,也就是作品中周大顺的败因。 一个巴掌拍不响。圆凿方枘,卯榫不合。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相背离,必败无疑。政府可以给他政策上的保障,却不可能无条件、无限制地给他放款,代他承担经营的风险。不得已只好自办信用社,搞风险极大的民间融资。他盲目跟进,上马潜藏危机的项目。他看得见眼前钢材生意的红火,却看不见未来小钢厂遍地开花的恶果。村企合一,以工养农,可以收一时之效,却难以长足发展。假设周大顺做成了三大项目,可以料定,他会死得更惨。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发展重心转移,传统产业危机四伏,转型刻不容缓;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异常迅猛,信息时代不期而至。周大顺恰好在此时大搞前景堪忧的传统工业,可见其不识时务到了什么地步。也恰好在此时,那些如今如雷贯耳的名企的高管,开始涉足方兴未艾的信息产业领域,仿效国外的业界巨头,尝试建立新型的经营业态。这些人发迹之日,正是周大顺他们趋于没落之时。这些人不是农民,不是农民企业家,受过高等教育,嗅觉灵敏,谋时顺势而动,一路凯歌行进。在“文革”后城乡格局的变动中,周大顺他们尚能如鱼得水,大展拳脚,但在汇入“第三次浪潮”这个时间节点上,他们则显得英雄气短,徒有一身功夫而无用武之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再来看政府处理周大顺留下的那摊子乱事的方式,就不会感到不可理喻了。千禧年前后,国企纷纷改制,兼并重组,工人大量下岗,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减缓,进入瓶颈期…… 刘诗伟在这部作品中多次绘声绘色地描写周大顺跛行的姿态。有时实写周大顺跛行,有时虚写中国经济之态。跛子的两腿一长一短,行走在平坦的地面是跛行,行走在凹凸的地面则像是平行。而对于两腿一般齐的人来说,正好相反,行走在平坦的地面是平行,行走在凹凸的地面则像是跛行。近几十年经济的发展到底是跛行还是平行,很明显,这是作者欲假借这部作品思考和回答的核心问题。 这部长篇小说从形式看,你可以说它明显带有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先锋文学实验的痕迹,也可以说它是特别偏爱侧重于写实的作品,但它又十分幽默好读。改革开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把农民企业家周大顺放在这个历史时段(中时段)中写,写他的顺逆盛衰,揭示其际遇因缘,揭穿隐含其中的整个中国改革行程的秘密,意图不小,寄意遥深。确切地说,这是一部似乎并不多见的借助写实的强劲力道深入反思中国改革行程的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人类学意义上的当代中国乡愁论潘灵小说新作《偷声音的老人们》
- 下一篇: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