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分析和谜的叙述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0:11:49 文艺报 贺绍俊 参加讨论
我读到一本《影子银行》,它不是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影子银行》,而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一个金融学的概念,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我把这些专业术语的定义抄录下来,无非是想证明,尽管这两本书一本是金融学著作一本是小说,但其“影子银行”是同一个含义。我读的是小说。我是带着一丝疑惑来读的,我的疑惑是,莫非作者袁亚鸣是要用小说的方式向我们介绍影子银行吗?我看到封面上有这样的文字:“中国财经小说”。据了解,袁亚鸣曾经是一位成功的期货人,他熟悉金融行业内幕,的确,这是他独一无二的写作优势,他只要真实客观地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来,就是货真价实的、其他作家无法复制的财经小说。我想起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恩格斯说,他从巴尔扎克小说中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我对袁亚鸣的小说也怀着这样的期待,读完他的《影子银行》,我很高兴我的期待得到了满足。从书写当代中国的金融现实来说,袁亚鸣的确也像巴尔扎克一样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时代的书记员”。自从中国社会转型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财经小说便成为了一个流行的概念,我曾读过一些冠名为财经小说的作品,比如梁凤仪的作品,但说实在的,这类财经小说多半是财经版的言情小说或社会问题小说。如果真要划分出一个财经小说类型的话,像袁亚鸣的《影子银行》也许才真正称得上是财经小说,因为它真实地揭露了中国的金融现实,而且它是真正以财经为主题,是作者在表达他对财经本质的认识,更是作者对财经进行审美处理的结果。 首先必须强调《影子银行》的强烈现实性。何谓“影子银行”,以我粗浅的理解,其实就是指那些非银行机构却干着金融行为的社会组织或营利性机构。袁亚鸣的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真相,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催生了当代中国的影子银行行为,也形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独特性。经济发展需要投资、贷款,需要金钱的快速流动,但滞后的中国银行业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于是中国民间的“抬会”便疯狂复活,涌现出像亚东、双奎、范军等这类吃金融饭的人物,用小说中的话说,这些人物是“在做一件银行想做也做不到的事”。小说将中国当下金融活动的复杂性、诡秘性和多样性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带着读者进入到中国金融活动的灰色地带,在这里,银行、证券、期货、实业等纠缠在一起,如一头头困兽在争斗,体制内与体制外、国有与民营相互渗透,面目变得模糊不清,既加速了经济的运作,又在酝酿着一股股暗流。这一切均构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亚东所成立的担保公司,其操作方式可以渊源于民间传统的“抬会”,但它有合法执照,有银行支持,还可以在报纸上公开做广告,很难以西方正规的金融学来归类,这就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介乎正规银行和地下抬会之间,它表面上比市场经济自由,骨子里却是缺乏管理,存在难以预料的隐性危机。亚东是中国影子银行造就的金融奇才,然而,尽管他聪明,却也只能在中国影子银行畸形发展的大势中沉浮,最终仍逃不脱走失踪之路的悲剧。赵部长这个人物则充分表现出中国金融活动的诡秘性。赵部长看上去应该是一个执掌大权的官员,能够左右逢源,发号施令,但他的具体身份一直是个谜,仿佛他必须藏在幕后才能发挥作用,为此他还整过容,甚至连熟悉他的人有时都认不出他来。这种不可捉摸和犹抱琵琶的状态不正是权力干涉金融的最传神的写照吗?总之,将袁亚鸣的这次写作看成是一次巴尔扎克式的写作,应该是很贴切的。至少,我从这里学到的关于中国当下影子银行的知识,也要比从金融学家或社会学家的著作中所学到的知识还要多。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爱与尊严的取舍
- 下一篇:《小说课》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