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写出了人性深度评孙惠芬的长篇小说《寻找张展》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51 人民日报 周荣 孟繁华 参加讨论
孙惠芬的长篇小说,多以农村题材见长。她的《上塘书》《吉宽的马车》《后上塘书》《生死十日谈》等,在批评界和读者那里都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她新近发表的《寻找张展》,可以看做她的转型之作,也是她新的实践探索。这是一部拨开生活表象,深入开掘生活多样性、拷问人的精神与灵魂的好作品。 小说缘起于一个母亲接到在大洋彼岸留学的儿子交代的任务:寻找张展,而母亲对张展所知甚少,通过儿子得到的有限信息是:张展是儿子的高中同学,家在外省,个性叛逆,家世优越;父母把他和妹妹送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城市读书,亲情淡薄;高考前夕,父亲在一场空难中意外去世。此后多年,张展的去向无从知晓。带着儿子的“任务”,母亲开始了大海捞针般的寻找。小说前半部中,张展本人虽然没有“出场”,但通过众人的描述,他的性格爱好、成长经历、生活轨迹已经“被”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费解的是,不同人的叙述中,张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象。高中班主任、“交换妈妈”、大学辅导员的回忆和描述共同拼凑出一个问题青年的形象:性格孤僻,放浪不羁,小学二年级离家出走,三年级结交流浪儿进了收容所;高中和发廊女早恋;青春叛逆,连续三年春节不回家与父母团聚;对“交换妈妈”的照顾毫无领情,反而冷言讥讽;出手阔绰,呼朋唤友吃喝玩乐,更隐约叠加上“官二代”的负面声名。而在特种学校老师的口中,张展为人低调谦和,生活节俭,富有爱心: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智障孩子打开心扉认识世界,自己动手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才华横溢,默默画了近百幅父亲的画像,但拒绝任何宣传展出;每周固定时间到医院为癌症晚期患者按摩,缓解病症疼痛,却执意拒绝任何采访。 人物形象出现了巨大的裂缝,一面是“官二代”问题青年,一面是模范青年;一个是现实负面问题的集体中体现,一个是几乎完美的理想人生态度。为什么同一个年轻人在不同人眼中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一个才华横溢的画者不愿意将自己的画作展出公之于众?小说在悬念丛生中把谜团留到最后,保持着饱满的叙事张力与吸引力。好的小说可以在看似毫无关联的生活“表象”中发现当中所潜藏的模糊逻辑,这些模糊逻辑可能包含巨大能量、产生强大推力,像火箭突破大气层进入太空那样,让平凡的生活爆发出升腾的力量、炫目的光彩。而随着张展来信的展开,谜团一点点解开,分裂的人物形象一点点弥合,一个从自我放逐、激烈对抗世俗社会到自我救赎、追求内心的淡泊明澄的青年形象生动丰富起来。 在张展与父母的关系中,最触目惊心的不是权力至上物质崇拜对成年人的扭曲,而是权力和物质给孩子造成的内心的撕裂与人格的戕害。张展父母被权力异化,反之又用权力去异化自己的孩子。作者在张展这个“官二代”问题青年形象中融入了对代际冲突、青春成长、官场文化等复杂社会问题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把灯点到尘埃里读《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
- 下一篇:一本没有主角的书,庞杂却不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