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意义多重的报告文学佳作——谈《向东找太阳——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


    
    拿到女作家张春燕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向东找太阳——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后,我只用了两三天时间,就将全书看完了。这些天来,李文英、刘汉润、陈慧芳、牟炳贞等7位西路军女战士的音容笑貌在我心中始终挥之不去,她们那种跌宕起伏、沉重悲惨的人生,令我唏嘘不已、感慨万千。阅读这本难得的报告文学作品,使我对西路军女战士这个群体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观全书,并把本书置于中国革命的宏大历史背景和当下社会现实之中思考,这部作品的意义是很重的。
    抢救打捞出一段尘封的珍贵历史。1936年10月下旬,21800多名红军战士奉命从甘肃省靖远县虎豹口(今天的“河包口”)渡过黄河,经过4个多月的拼死血战,西路军最后惨遭失败。从1937年3月到今天,已经整整77年过去了。1000多名西路军女战士,在西路军惨败后究竟遭受了什么样的非人折磨?逃出马步芳、马步青等西北军阀的魔掌后,她们具体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受到了什么样的屈辱?遭到什么样的歧视?历经磨难后她们又是如何含冤隐忍、顽强生存下来的?她们最后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的?本书作者以一名军队作家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怀着对西路军女战士这些红军前辈的崇敬之情,克服种种困难,走近这一特殊的群体,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以饱蘸感情的笔墨,为我们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因为西路军被当作“张国焘分裂路线的产物”,受这个因素的影响,西路军女战士的命运和遭遇很少有人关注,更难得到人们的理解关心以及公正评价。虽说近些年来,无论是派人慰问,或者抚恤医疗,已经有所改变,但是总的说,与她们巨大的付出和牺牲,和她们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相比,还远远不够。对此,我们作为后来人,应该心存愧疚,应该是抱着对历史、对后人、对革命先辈负责的态度,多思考一下应该为她们做些什么。当然,从国家层面可以继续出台一些更实际的政策,从当地政府层面可以多开展一些走访慰问活动,让这些女战士们真正安度晚年,但是,作为一名作家,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作为,就是像作家张春燕那样,去抢救、打捞有关西路军女战士的那段珍贵历史,去反映她们真实而坎坷的人生际遇,反映西路军为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反映她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对待,从而引起全社会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关心关注,正确对待历史,公正对待西路军战士。如果我们的作家们不抓紧去做这个事情,随着这些西路军战士年龄越来越大,随着她们一个个离我们而去,真实的历史就将随风而逝。假如真的如此,这不仅无法还西路军女战士们以历史的公正,也将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悲哀。这是因为,只有敢于直面真正的历史,牢记历史,不断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真实呈现出一组西路军女战士群像。衡量一部报告文学作品的成败,最主要的是要看其所反映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否准确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时代特点。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多侧面反映了7位(如果加上安明秀、赵玉祥、陈淑娥等,应该是十几位)西路军女战士的个体命运,全方位展示了西路军女战士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生历程,也间接折射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社会进步。这些女战士既有相同的地方,比如说,当年她们在奉命西征过程中,虽然所处的地点和环境不同,但都有过遭敌重兵包围、临危不惧、血战到底的勇敢举动,都表现出中国妇女可歌可泣的巾帼英雄气概;她们被俘后,都有过逃跑后被抓回的一个个惊险经历,也几乎都有过被凌辱、被欺负的痛苦记忆;她们在找到组织提出重新归队的要求后,也都有过被冷漠拒绝的深深委屈和不解;她们在“文革”中,也几乎都有过被批斗、被歧视的凄惨遭遇。当然,她们也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逃出马匪军的牢笼和婚姻之后,她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像老家在四川阆中的李文英,因为勇救战士被马匪军蹂躏过,结婚后受到丈夫歧视而离婚,从此带着儿女艰难度日;像身板硬朗、激情四溢的刘汉润,结束和马家军连长牛兴武的婚姻后,又与景泰县武装部政委杨荣相遇,从而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像汉族女战士吴清香被俘后,嫁给老实憨厚的回族丈夫,后来丈夫被人暗害,她带着两个孩子又和另外一个男人组成家庭度过余生。
    给人印象更加深刻的是,书中所表现的西路军女战士们,在经历过一个个挫折坎坷后,她们有着不同的表现和性格特点。像李文英老人对痛苦往事的不堪回首,执拗地拒绝介绍当年的屈辱经历;像何元秀到了晚年,尽管说话口齿不清,但经常说的那句口头禅:老子胜利了,打了几天几夜,把马匪马步芳统统消灭了;像刘汉润老人在年轻时,为了表达对党的忠贞不渝,尽管生活已非常艰苦,仍然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党费;像身高不到一米五的瘦小老人陈慧芳尽管历经磨难,却经常高唱红军歌曲所表现出的乐观精神;像王定国老人晚年利用她的影响力,为解决西路军女战士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停奔波呼吁的可敬身影。也正是通过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生动鲜活、栩栩如生的个体,通过这一组真实的西路军女战士群像,让我们后来者真切地体会到老一辈红军战士那种至死而不悔的坚定信仰,了解到她们含辛茹苦仍然执著前行的坚韧精神。
    真正激发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他强调,价值观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作品的站立点、创作动机和社会效益。客观讲,近年来,关于西路军的史料、研究文章和文学作品,包括电视专题片越来越多。总的讲,这些东西为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为人们正确看待和评价西路军历史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有的作品尤其是互联网上的一些所谓探讨文章,也存在政治导向上的错误。而《向东找太阳——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的作者,对此就把握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从局部、从个体来说,一些西路军女战士确实曾遭受过不公正的对待,有时候甚至给她们本人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她们的人生遭遇和生活状态确实值得我们同情,甚至感到心痛,但是联系到当年国共斗争的复杂形势,联系到当年战争年代的特殊情况,联系到我党历史上所犯过的一些错误,有时也是可以理解的。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从书中反映的西路军战士晚年境况来看,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党和政府正以实事求是的勇气,纠正以前的错误,无论是从政治荣誉,还是从抚恤政策上,都为西路军女战士们,包括一切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所牺牲的先烈们,做了大量实事和好事。幸存下来的西路军女战士在晚年都拿到了“光荣证”,都享受了一定数量的补助和医疗费。人们从这些事情上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忘历史、不忘革命前辈的价值观,看到了中国正在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所作出的艰苦努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