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苍茫潇湘》:谁在苍茫中


    一看到“潇湘”这个词,我们马上想起湖南,无论是谢月兆诗“洞庭张乐池,潇湘帝子游”,还是张孝祥诗“回首楚楼千里,遗爱满潇湘”,都是指湖南。但越到后来,“潇湘”在文人的诗里不再仅仅是作为地名,而更多是诗人寄托情感的一种意象。这主要是随着湖南的进一步开化,文人骚客对湖湘大地的亲历与怀想增多,舜帝二妃、屈原贾谊等人的遭际在文人骚客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某种强烈的共鸣与认同的缘故。自李白开始以“南国美人”自喻,希望能回到潇湘,这潇湘便成了他精神上的故乡了。
    彭晓玲的新作《苍茫潇湘》便有着这样的意味。这虽然是一部以文学之笔绘制湘楚之地文化人物的组图画卷,但更多寄托着她自己的精神乡思。尤其是从书中她着意选取的22位对湖湘文化影响至深的历史人物来看,大有“湘楚千古清绝地,枉山恨水流到今”的况味。这22位历史人物都不是我们特别熟悉的那些,特别是怀素、何绍基、齐白石、贺绿汀、王人美这几位。虽然这些人物同样对湖湘文化影响至深,但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作家有意识地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他们,足够显示出她不同凡响的文化视角,联想起书名中的“苍茫”二字,读者的心里便多出了几分沉重。
    “苍茫”在词典里是辽阔无边、模糊不清的意思,用它来修饰“潇湘”,便传达了作家的创作意旨。彭晓玲在后记中这样说道:“很多时候文学与现实是隔膜的,写作者更多是生活在书斋里,沉迷在个人的虚构里。文学只是出现在纸上,印在书里,和活在当下的人相互隔膜。历史的,现实的,很多真相在现实生活中都被封存着。身处这样的现实,我认为,人的内心正在被侵蚀,有良心的写作多数时候是缺席的。”显然,彭晓玲并非单纯着眼于苍茫潇湘的古意,而是要写透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隔膜,写透人心与纸背之间的隔膜。如写屈原这个人,多少人写他的不公、不平,可彭晓玲却从屈原背后的一个女人的心态来观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