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王蒙:贾宝玉受到的伤害一言难尽


    说到人物的丰富性,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除了《红楼梦》以外,大体上都是一分为二,写忠和奸的矛盾,写贞节和淫荡的矛盾,写清官和贪官的矛盾,写昏君和忠臣的矛盾……都是非常清晰。偏偏这个《红楼梦》有点说不太清楚。比如说贾宝玉,大家知道他是很可爱的一个人,一个帅哥,可是对这个贾宝玉也有很多并不能算正面的描写。比如说他回家回来晚了,敲了一会儿门,没有人及时给他开门,袭人过来给开门,一开门他先一脚踹过去,把袭人踹伤了。这点无论如何不可爱。
    林黛玉更不用说了。林黛玉那么可爱的一个人,又聪明,又深情,又不计较那些功名利禄,可爱得不得了。可是她对刘姥姥的态度非常恶劣,她根本不拿刘姥姥当人,说刘姥姥是牛,是母蝗虫。这点她连王熙凤都不如,王熙凤一听刘姥姥跟这贾家沾亲,很注意善意对待。刘姥姥这人也很聪明,会公关,表面上说的是傻话,而实际上她哄着你笑,让你高兴。
    我读《红楼梦》还有一点难解的地方。“搜检大观园”是一个极重大的事件,是对青春的屠杀,对人性的征伐,是大观园从美好赏心到零落肃杀、贾府从荣华富贵到树倒猢狲散的拐点,而号称叛逆性强的宝玉黛玉在事件中一声都没有吭,倒是被一些评家视为封建主义维护者的探春声泪俱下地对这种“自杀自灭”的举动进行了上纲上线的痛切批判,还有晴雯与司棋用生命与封建主义的蛮横镇压进行了殊死搏斗。娇贵的少爷小姐们的叛逆,靠不住啊!
    尤其复杂的是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就是太虚幻境对她们俩的概括描写是合二为一的,所以大学者俞平伯有“钗黛合一”论。“钗黛合一”论自1949年后一直被新红学所批判,但你批判它半天,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两人合着写。文学人物的描写有不同的说法。从现实主义的观点看,两人当然不是一个人。如果你从表现主义的观点上看,用中国的语言说,就是你不是从如实写作而是从如意写作的角度研究;也就是说所有的人物都是你意向的一种表达,那么这两人之间又有某些共通性,有让人难分难解的一方面。这个是可以考虑的。你不一定完全信服这种说法,但你不能不正视这种说法。
    我有一点与众不同的看法。比如咱们所有的专家都说,贾宝玉这人反封建,他对入仕啊,对功名,对仁义道德啊,光宗耀祖啊,没有一点兴趣。可是我老觉着不完全是这样,为什么呢?这贾宝玉他有点邪,别人一说你要好好学四书五经啊,你将来也要光宗耀祖啊,他就受到极大的伤害,他发疯、他骂人。史湘云多可爱的人啊,是吧?周汝昌老先生表示过,他一辈子最喜爱的女子就是史湘云。可是史湘云刚劝两句,说二哥你也看点正经书,贾宝玉马上瞪起眼来,坚决不接受。那意思就是咱们俩说不到一块,你少给我讲这一套。提到修齐治平功名富贵,他有一种几近歇斯底里的受伤害感。这个伤害是哪儿来的?我认为只能解释为是从他的前身来的。他的前身是什么呢?是女娲补天的三万六千零一块石头中的那块不被使用的石头,他是多余的石头。俄罗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最精彩的一个典型,就叫多余的人。贾宝玉是多余的石头,也是多余的人。他实际上对自己进入不了体制,在社会上没有位置与意义的事实痛心疾首,书上说宝玉的前身石头认为“独自己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