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语文课文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2)


    真实性之上有更高追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待质疑的积极态度和有错必究、知错必改的精神体现了对于教材真实性的尊重,的确值得赞赏。而在易进看来,在剔除有争议的课文的同时,还有必要对语文教材选材建立细致的划分标准,对不同体裁、不同功用的文本提出相应的科学要求。纪实类的文本,如新闻报道、人物传记、历史记录,以及调研报告、科技产品介绍等说明类文本必须讲究真实性;而虚构类的小说和童话,以及传说、名人轶事等,要作出类别说明,使学生认清楚其性质,消除误解。她认为,这其实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美国的一些英语教科书会在目录里标注出每一篇选文的文体类型,从而引导学生带着不同的目的和期待来阅读和学习。有这样的引导,学生才不至于把真实性不详的事件当做真事来认识和理解。
    坚持纪实类文本的真实性是语文教材必须满足的底线标准,但作为优秀的语文教材仅做到这一点显然是不够的。熊丙奇说,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提高质量、减少争议,并非替换掉几篇争议课文就能做到。还需要建立起开放的教材编写、采用机制。面对越来越多的公众对教育本质的探索和争议,我们的教育学者需要在高品质教育的路上不断探索与进步。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中小学语文课程编纂必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坚持儿童视角。他说:“非儿童所需要,就不要强为授予, 即使教者欣赏某文,玩索有素,亦不可选为教材。”但是,我国语文教材中儿童视角的缺失一直饱受诟病,编者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脱离他们的思维和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体验。例如,在《玩具台前的孩子》一文中,描写了一个小孩非常喜欢玩具汽车却不买,甚至售货阿姨送也不要的故事,赞扬的小男孩的“懂事”和对父母的体谅。如果仔细感受,这个故事中的小男孩显然在用“大人”的思维思考问题,因而显得虚假,其行为就失去了对读者的善意和道德美的意义。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中学语文培训专家葛维春长期从事中学语文一线教学,他指出,语文包含真、善、美三个因素。其中,真是前提,善和美是真的具体呈现。就语文教材改革而言,必须把真善美作为方向,坚持真实、真诚、真理;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灵和真实感受;引领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美的表达,以美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