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某树、宁昼小说《古剑奇谭·琴心剑魄》:类型文学中的人文关怀(2)


    比如故事当中的襄铃与方兰生这两个角色。这两人本是配角,一开始出场的时候都是少不更事的孩子:襄铃是从小在森林里自由自在长大的一只小狐妖, 方兰生是琴川富商家里被五个姐姐宠大的最小的弟弟。两人虽然有不同点,但共性是天真、任性。在他们的心目中,长大就是能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摆脱各种 控制,达成自己的心愿。襄铃一厢情愿地希望能跟着“屠苏哥哥”,而方兰生则为了逃婚离家出走,梦想着能像江湖侠客一样跟自己喜欢的人浪迹天涯。可是在漫长 的旅途中,经历了各种情形之后,在风晴雪的对照下,襄铃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屠苏哥哥”的喜欢其实是一种对从小缺乏的“安全感”的追随,她并没有真正意识 到屠苏的需要,也没有为了对方不惜付出一切。她渐渐明白了,爱不是占有,而是全心全意为对方考虑,肩负起爱的责任,随时为了对方无怨无悔的付出。等到她明 白了这些,就已经能够为了兰生今后的幸福,忍着心痛、眼泪,笑着祝福兰生,并决然地离开。兰生也同样,在经历了许多之后,终于明白人不能只顾自己顺着心意 去“得到”,还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有时候为了这份责任,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追求。透过这两个人物的成长,不论是玩家、读者还是观众都能够产生深深的共 鸣:无忧无虑的孩子终究要长大,面对现实,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担负起人生注定的责任,勇敢地面对,而不是逃避,才是成长中最令人难忘的记忆。
    如果说襄铃与兰生的成长体现在对责任的担当,那么主角欧阳少恭与百里屠苏的成长则体现在对生死的态度。《古剑奇谭》其实有一个唯物的世界观,与 现实世界高度相似:所有的神仙、妖或人,哪怕是魂魄,都只是时间中有限的存在,生死是每个生命必须面对的问题。既然要面对,就必然要做出选择,更多时候, 这种选择关乎每个人内心中所提出的疑问,而人类自古以来对此就没有确切答案。剥去故事中被神话与传说渲染得瑰丽奇幻的外在情节,这一选择的核心问题其实 是:面对人生的有限及其中不断的痛苦与折磨,你如何选择面对他人与世界?
    在《古剑奇谭》中,最令人动容的选择体现在反派欧阳少恭与英雄百里屠苏的不同取舍之间。欧阳少恭本是仙人太子长琴魂魄的一半,太子长琴当年温和 沉静,但因犯错受到天界责罚被贬人间,同时又遭遇魂魄分离,在世间游离的一半魂魄无法转世,不得已使用违背天理的“渡魂”之术,成为了故事中的欧阳少恭, 同时又因所爱的蓬莱公主因天灾离他而去,使他逐渐仇恨“天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改变“天命”、超越生死。在实现这一想法的过程中,他不顾及友情、亲情, 不在意任何生灵,一心想利用他人无辜的生命去复原已经在天灾中被毁的蓬莱岛,并将曾经的亲朋好友变为无生命的“焦冥”陪伴自己。他选择了为实现自己的愿望 牺牲他人的利益。而同样具有太子长琴另一半魂魄的百里屠苏自小遭遇灭族之灾,在血泊中幸存下来,却不得不终日与体内的凶煞剑气相争,离群索居,被同门视为 怪物,冤枉他杀害师弟。但他在逐渐了解到自己的身世真相,明白了人终有一死之后,面对未来凶险未卜的短暂人生,他选择为了能让身边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平安地 活下去,主动牺牲自己,借体内凶煞之气战胜了欧阳少恭,制止了他疯狂的伤害他人的举动,同时自己也在胜利后形神俱灭。
    人生处处面临选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在利益取舍的关头,在他人与自我、个人与集体之间如何选择,是亘古以来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同 时,由于《古剑奇谭》中对这一问题的呈现是以故事的方式展开,与以往游戏人物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面具化设定不同,反派的选择也有时间轴中逐渐生成的与现实人 性相符的合理性,因此深深吸引了受众的关注与同情,调动了受众深入思考、探讨这一问题的热情。在百度《古剑奇谭》贴吧中,不论是游戏玩家,还是小说、电视 剧的读者、观众,都不乏对反派人物欧阳少恭的同情者,有些年轻的网友甚至认为作者应该在故事的结尾处也给少恭一个复生的机会。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古剑奇 谭》中对主角核心冲突——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选择价值的实现——是深入人心的。
    叙事的本质,就在于用人物及其行动结果构成的情节,来表达叙事者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体验。艺术叙事不论其所采取的方式是电子游戏、文字还是活动 的影像,不过是在普通叙事的基础上增加了美感与更加深刻的情感、更加深沉的人文关怀。也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一点,使《古剑奇谭》与许多单纯娱乐的游戏不同, 具有了打动人心的效果,让受众在游戏通关、小说读毕、影像消失的一刻,不由自主地黯然神伤,思考更多关于人生的严肃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