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工的眼睛(中国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2:11:56 人民日报 徐 禾 参加讨论
1970年春夏之交,初中毕业的我被首钢特殊钢公司(原北京钢厂)录取,当上了炼钢工。 跟着人事干部登上炉台,绕过吐火的炼钢炉口,在一个铁制黑板报前止住脚步。人事干部向倚在板报支柱旁的一位老工人介绍了我:“新来的青工,十六岁。” “这是你们的炉长。”炉长摘下不分手指的大手套,握手打招呼。他的手很软。借着工作场地的灯光打量,炉长年纪五旬上下,五短身材。细看,可能是刚干完活,汗水在他稀松的眉毛上凝成露珠,不大的一对眼睛上下眼皮都有凹凹的疤迹,俗称 “疤瘌眼”。他的白眼球大,黑眼珠小,还有些发黄。只是两颗瞳仁像锥子,盯着你看,刺人。 炼钢工,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都是人民币上出现的形象——高大威猛,手握钢钎。我眼前的这个人怎么看,也不像个炼钢炉长。 炉长分配我上一个月的白班,指派一位师兄带我熟悉情况。此人是个自来熟,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他描绘最多的是炉长。 解放初期,我国开始实行工人八级工资制,第一批成为少数八级炼钢工的就有炉长,工资一百二十元,相当于县团级干部。炉长出生在河北省一个小山村,十四岁到东北做炼钢工学徒,解放后调到北京。1956年成为钢厂前身——北京暖气材料厂铸钢车间电炉炼钢班长,亲手冶炼出第一炉钢,从而结束了北京有铁无钢的历史。 看炭花是电炉炼钢工一种最基本的技术。铁和钢在化学成分上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含碳量的高低之分。在每炉钢冶炼过程中几个关键阶段都要看炭花,才能决定是否要送中心试验室化验,进而判断是否进入下一个炼钢程序。看炭花要用一种特别的长把钢勺,从炉中舀出一勺钢水,用长铲迅速剥去表面的石灰萤石液体渣保护层,观察钢水接触空气瞬间跳起的钢花,从颜色、温度、分叉、跳起高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含碳量等化学成分。只是看炭花时,人要尽量靠近,绝不能戴上蓝色防护镜,否则看不清、瞧不准。常有钢花跳进眼皮,人习惯性一眨眼,上下眼皮一合,就会留下几个疤。所以炼钢工中多有“疤瘌眼”,炉长也在此之列。 在钢厂众多的炼钢工中,炉长被大家公认是看炭花的绝顶高手。尤其是他的一段故事广为流传,最具传奇色彩。可我却感觉师兄讲的文学夸张味太浓,不可不信,不能全信。直到当事人之一的一位兄弟电炉炉长,趁着那天高兴,亲口告诉我事情的全过程,才掌握了最真实可靠的版本。 大跃进年代的一个夏天,炉长带着厂里几位炼钢工到南方一家著名钢厂“取经送宝”。这些人大多是头一次到南方,气候饮食上的不适应尚且不论,更不能容忍的是,这个南方钢厂的一些炼钢工,骨子里透着清高。张嘴就是:你们北京也有炼钢?!开炉有几天了啦?!你们领头的是八级工?!表情语言充满了轻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那些“路标式”的网络小说
- 下一篇:快乐秘书(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