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碎碎念(小说)


    
    插图:郭红松
    中午的太阳很暖,有小风在吹,忽哒忽哒吹动着房檐下的萝卜钱。鹅,肥得走不动道了,嘎啦嘎啦回来,一准是把蛋生在了河堤的沙土窝。街上传来一阵阵吆喝声,有古董的卖——有长头发的卖——声音听着耳熟。
    1
    二闺女从电动车上下来,三奶奶这才醒过闷儿,闹半天没看清楚。
    一清早,三奶奶出来几趟了。怎么说呢,过完年三奶奶八十三了,但是身子骨儿还硬朗,自个儿住在村当间的老房子里,能做饭,能洗衣裳,还能戴着老花镜蹬缝纫机。这样的日子过惯了,老伴儿早些年得病没了,闺女们就张罗着接走,可三奶奶不乐意。
    大闺女家五里地,在青龙湾南边,二闺女家八里地,在北边靠近县城。数小闺女嫁得远,一百多里地的北京。孩子们全都忙,三奶奶乐意他们忙,不忙那还叫过日子嘛。只有逢年过节,事先联系好了,三个闺女才能赶上一天回娘家。这不,今年初二就没凑齐,小闺女没回来,说是值班呢,算来算去说初六回来,那两个姐就又来了。
    三奶奶的娘家在二十多里地以外,不近也不远的。每当逢年过节都是兄弟套上马车来接她,叮叮当当的车铃响着,她坐在红花绿叶的棉被子上,咕咚咕咚一路颠簸着,经过的几个村子,几口井,几座桥,都清楚地记着。到了娘家,跟妈有拉不断扯不完的话。爹妈都走得早,等着唯一的兄弟也没了,这娘家人也就很少走动了。没有了诉苦的亲人,她有烦事了,就一个人站在大堤上望着北边发呆,那是娘家的方向。
    娘家妈每天晚上都对着月亮,对着天拜一拜,嘴里念叨着:老天爷保佑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好好的,有啥不好,您都给我一人受着。
    早先她还笑话,现在不迷信的自个儿也是这样,每晚对着老天祷告着。
    听说娘家变化大了,要拆迁上楼,那细长的院子,花椒树,第七根电线杆,不也就没了嘛。今儿是怎么了,突然就想娘家了。
    屋里热烘烘的,刚烧好的炕,还飘着缕缕青烟。炉子上的水呱啦啦响着。二闺女把尼龙包拿过来,打开了让妈瞧,是碎布头子。三奶奶戴上老花镜,凑近看着,翻着,嘴里嘘嘘着,哟,好看,哟,这回的料好,还齐整。做了一辈子针线活儿,都没做够,家里的这台缝纫机跟二闺女一般大,是老头子在天津卖了一冬天的豆腐丝,年下用自行车驮回来的。自从它进了家门,踏踏踏,每天都响着,转着,全庄人穿的戴的,都离不开它。要说,这天儿早就没人做衣服了,可三奶奶就找活儿,就把碎布头子,剪成三角、方块、长条,拼出门帘、枕套、甚至床盖,那些福字、喜字、万字,吉祥的花纹还很艺术。
    棉门帘是瓦蓝色的方块底布,中间是大红的福字;炕上铺的是魔方块,一个一个连接的万字不断头;枕头是菊花枕,被罩是小花布的,坐垫是朵向日葵,就连灯绳都是一条花线,一朵朵喇叭花盛开着。布老虎、布葫芦、布鱼,一串串挂在墙上。村里哪个孩子出生了,三奶奶都要给缝个吉祥物,护身符。
    你婆婆心口还疼吗?
    慢性胃炎,没事儿。我还没跟您说呢,我婆婆,今儿一早,就跟我要钱,说是去随份子。我们过年时,刚给了两千,这又追着要钱。有这样儿的吗?
    多少?
    二百。
    当老的,跟小的张口,难着呢。你就给了吧。
    不是我不懂事,我婆婆可不会过了。老赶集,集集都买东西。她有一件腈纶棉的棉袄,还好好的呢,不爱穿了,您都想不到,她给填灶坑烧了,有这么糟践东西的嘛,您舍得?
    三奶奶长出了一口气说,她没跟你们找事儿,身子骨儿没毛病,花点钱就花点钱。
    我老听您的,老是头一个给钱,从不含糊。就老跟我们要,那几个儿子才不好好给呢。
    那都给气受,老家儿就没活的路了。你婆婆不跟你隔心,疼你们孩子,还咋的呀?多花就多花,没毛病比啥都强,一住院何止两百、两千,那该是无底洞了。知足吧,你比你姐省心。
    其实三奶奶心里清楚,二闺女就是直肠子,说完了心里痛快了,钱的事,该咋办就咋办。要说二闺女也不容易,在沙发厂做沙发套,天天加班,黑了才回来,舍不得请假,更舍不得花钱,攒着算计着盖起了新房,娶了儿媳妇,又要还账。这孩子身子是过敏体质,一开春就浑身起疙瘩,脸肿着多老高,大夫说少接触布料,可她那工作天天在布堆里滚,受罪呢。
    这就想起来,窗台上那盆花。青枝绿叶的,说叫蝎子花,能治疗皮肤瘙痒。走时候,你搬走,把叶子摘下来,捣碎了,往身上擦,南院小明妈淘换来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