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叙事的新维度——评长篇小说《荒原问道》(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3:11:31 中国作家网 雷 达 参加讨论
从艺术表现上来看,这部作品同样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受难史,这是它的主骨架,但是它的背景却十分广阔。从校园到乡村,从荒原到都市,从苦难到异化,从专制到精神的失落,广泛地思考生命、时间、生死、幸福、生存、性爱等问题,作者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思考融汇到这部小说中,使得小说表现出恢弘的气象。它的外在结构,即半个世纪苦难的命运,以夏木为最。背后的事件是我们知道的反右、困难时期、文革、思想解放、新启蒙、市场经济,写历史怎样造就了一个孤独的思想者、精神领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是人云亦云地去写流放、藏匿、逃亡,继续《牧马人》的模式,而是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个社会,那个社会在这部小说中写得非常详细,有很多人,包括像王秀秀这么一种畸形的性压抑下的女性,还有钟氏三姐妹,放羊老汉等。这些经验对于目前的文学来说是新的,是我们以前写知识分子题材很少看到的。这是一个底层的民间社会。知识分子回到了民间的怀抱。夏木在此疗伤、躲避,求助于劳动者,这是过去5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普遍的一个困境,非常真实。知识分子实在无路可逃的时候,只有到民间或底层社会去逃避,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如章永麟在马厩里边抱着马头痛哭,这种知识分子的受难是一种外在结构,即政治文化迫使下的受难,但《荒原问道》中知识分子的受难又不是常见的外在结构,而是有创新、有心灵开拓,这就是其内在结构。这个内在结构就是知识分子自身的心灵史、精神史。小说难能可贵的是展示了夏木与陈子兴思考的轨迹,他们对文化的一系列思考,他们在探索灵魂与信仰时遭遇的种种困境,他们在通往“大道”之途中的各种精神的受难。这些书写对于当代文学来说,是新的。 小说最值得关注的还有“荒原意象”。作者本身就生活在西部,他写的那些故事都发生在西部,不是硬贴到荒原上面,而是本来就是荒原上生发的故事,非常自然。其中九州县、双子沟、兰州、西远大学等等,无不是荒原化的存在,小说描写夏木重归学校以后所面临的存在也是一种荒原意象,这就是今天生活中的道德沦丧、伦理危机、去精英化的种种。这是新的精神问题,不是老的精神问题,所以我说这部小说显示了知识分子叙事的新维度。 当然,面对知识分子叙事,要探讨的问题很多。首先,这部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写得怎么样,我觉得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是,知识分子的形象很难写,历来如此。知识分子形象为什么难写,我至今没有思考清楚。目前来看主要存在模式化、类型化倾向。过去我们提供的有受难型、封闭型、书呆子型、狂放型,好像这些形象都是相对固定的,最熟悉的反倒最不好写。我觉得夏木和陈子兴都是有血有肉的。值得探讨的是,夏木这个人物是否存在着某种被动性。夏木从农场逃出来以后,在农村当了倒插门女婿,他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将知识全部扔掉,就当个彻底的农民。他就喜欢当羊倌,让他去当老师他也不当,受难太深。决不当知识分子。但这与他后面忽然变成校园里的精神领袖,不断爆发出叛逆性、颠覆性思维,似乎有断裂。夏木不可能在青年时代完全停止他的思考,知识分子可能灰心丧气,很痛苦,但是他不可能停止思考。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总体来讲,《荒原问道》是近期出现的一部难得的作品,也是近年来长篇小说的新收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长篇小说《蓝天梦》关注环保
- 下一篇:《金光大道》:“史诗”追求和“史传”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