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成功举措——赞《中国诗词大会》


    春节期间,由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推出的10场《中国诗词大会》,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诗词飞入寻常百姓家,举家老少围坐在荧屏前,体味着浸润着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华诗词,沐浴着民族人文精神和美学精神,享受着丰盛典雅的文化大餐,真是其乐融融,好不快哉!
    中国历来是礼乐之邦、诗的国度。自《诗经》起,屈原的《离骚》、汉代的辞赋,直至唐诗宋词……中华诗词的灿烂星空耀眼夺目,坚守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立场,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美学精神。其间,既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民为邦本、惠民利民”,“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哲思理念;又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崇德向善、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还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俭守自约、严己宽人”,“托物言志、意境深远”等人文精神。因此,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教师节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就深刻而动情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这些话讲得多亲切诲人啊!我们民间代代都传颂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读中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还教训他贪玩顽皮的儿子:“背得唐诗二十首,老子给你买乒乓。”
    今天进入了现代化的传媒信息时代,如何令中华诗词代代相传、长盛不衰?《中国诗词大会》创造了一种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好形式,很好地使中华诗词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主持人董卿仪态端庄,四位教授评委智高识博,登台选手口若悬河,百人团成员风采各异,加上台外遍及海内外的亿万观众的倾心介入,在精心构思编织的竞赛流程中各显其能,共同形成了春节期间中华民族一道具有较高历史品位、文化内涵、美学格调的亮丽风景线。且听听四位教授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般的精到点评,且看看摘取桂冠的年仅16岁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武亦姝那种举重若轻、游刃自如地对中华诗词非比寻常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看看北京大学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彭敏、陈更那种守擂攻擂、屡战犹酣地对中华诗词的如痴如醉与滥熟于心,尤其是再看看那位虽身患淋巴癌、术后却向中华诗词寻求精神良方的普通农妇白茹云从百人团中杀出登台以沙哑的病嗓倾诉对中华诗词的那种深情与挚爱……所有这些,都雄辩地启示人们:《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国人的诗心,走进了观众的心灵。
    新近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强对中华诗词的扶持”,要使包含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贯穿到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和整个小、中、大学教育中,要“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要“丰富春节的文化内涵”,“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嵌入百姓生活”。《中国诗词大会》应运而生,堪称学习、领悟、践行、落实党和政府这一文件的成功举措。
    末了,还想进言。笔者注意到,《中国诗词大会》由中国农业银行独家冠名播出,我为这种高瞻远瞩地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明智之举点赞叫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