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一枚螺丝钉的命运(2)


    《女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励志故事,也不是人与命运抗争的戏路,作者置人物故事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和上海的文化环境中,表现人物与以机器和流程为象征的体制的关系,从全面依附到突然被抛出快速拐弯的时代列车,被动地重新排列和组合。在旧群体终结的同时,一个新群体诞生了。这种关系的调整对于有着光荣传统的上海工人阶级而言,意义十分巨大。这样的历史机遇,并不是100多年来每一代工人都能碰到的,也不是传统思维能够接受或理解的,虽然悲壮的休止符一度带给我们过于漫长的猜想和不安,但从中我们或许能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为此,小说以人物的行为方式试探性地给出答案,那就是:将人从传统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通过再就业或自谋出路,检验人的适应能力,考验技术的适用价值,释放人的最大能量,调整人与机器、与体制的关系,重建与市场的关系,在新的生产关系中获得劳动的尊严和人的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说,《女红》为上海这座城市建立了一份有血有肉的档案。
    如果从人物群像上来分析,《女红》描写了一群有血有肉的新时期工人形象,这里的戏剧性冲突,也有日常生活中的惯性滑行,更让人惆怅和同情的是北风、小炉匠等人在生活重压下的喘息;在小说无时无刻不跳跃着的细节中,暗示着社会思潮对工人的影响,也有工人的集体性格对城市文化的消解与渗透,一系列上海读者并不陌生的规则,构成了上海底层社会的本色。这也是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的根本。他们有理想,有情怀,上海这座城市里的光鲜与灰暗,世俗的纷争与变通法则,在他们的身上一样也不缺,市场经济解构了他们与机器的传统关系,也释放了他们的肉欲,检验了他们的技术与智商,但我认为小说最有价值的,乃是对一枚“螺丝钉”的价值分析。这份形象化的分析报告提示我们:解放生产力,关键在于解放人的思想。
    (《女红》,程小莹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