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再回首—— 一位新四军女兵的抗战故事(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04 中国作家网 李春华 参加讨论
初飞的海燕 1944年底,我结束了在盐阜区整风队的学习,盐东县委派我去开辟海员工作。下港、黄家尖一带是苏北最穷的地方,地广人稀,常年战乱、灾荒,民不聊生。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深入到各家各户,掌握海员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方便与海员联系,区委又派了位姓蒋的党员同志来协助我工作。 我们首先在海员中建立了海员工会组织,召开全体海员大会,制定了《海员工会章程》,选举出了工会会长和委员。会长由海员中的积极分子蔡西康担任,董史平同志(县委委员)是主任,我是指导员兼秘书。 我们通知所有的船主,在指定时间内船只必须进港维修、登记,没有达到安全标准的一律不准出海。我们把海员分队组织集训,每个队都派进了由各区抽调来的干部。经过近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我们在海员中发现和培养了大批积极分子,发展了几十名共产党员。从此,每条船上都有了党员和群众骨干。不久董史平北上开辟新的工作,由我接替他的工作。 我们海员工会与船主的组织“渔业公会”共同商议,成立了海员救济委员会,我作为海员工会的代表出任主任,开明船主卞良伯任副主任。海员工会在黄家尖买了6间民房,用于办公和存放救济物资,工会工作很快步入正轨。 在与海员们交住中,我和他们及其亲属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取得了他们的信任。我决定破除迷信、出海打渔。我选择了一个气候适宜、渔讯到来的日子,第一次上了一条党员和骨干力量较多的船,和海员们一起摇橹出海、撒网打渔。这次出海的渔船中,数我所在的这条船捕的鱼最多。从此,这一带的渔民再也不忌讳女人上船了,他们甚至把我当成渔船上的福星。 海员工会成立前,海防团和渔业公会经常指派出“公差”,这种无偿摊派严重损害了中小船主和海员的利益。为此,我们工会派出一名委员与大船主、渔霸武装——海防团交涉,海防团团长袁国祥扣留了这位委员和船只。我们报告了县委,县委通知当地有关部门,组织民兵协助海员敲锣打鼓地进港,阻止海防团封船。在强大的攻势下,海防团不得不放人、放船。这件事后,海员工会名声大振。 那时,新四军中药品奇缺,很多伤病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丧失生命。工会的海员们知道后,利用出海运货的便利条件,冒着生命危险到上海、南通等地购买药品,千方百计地躲过敌人的搜查,将药品安全送到新四军手里。 1945年上半年,盐阜区召开海员职工代表大会,我们盐东海员工会选派蔡西康等5位代表参加,蔡代表与黄克诚师长同坐在主席台上。黄师长与代表们亲切交谈,认真聆听了我们的工作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批在工会工作中培养出来的党员和骨干力量后来参加渡江战役,立下了不朽战功,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划着木船,送百万大军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