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鲁迅在北京住过的四合院(3)


    八道湾11号的格局
    八道湾11号,也基本如此。具体讲,是这样的格局:
    一、院子在八道湾胡同北侧,中轴线布局,坐北朝南。
    二、院门在院子的东南角。
    三、在院落的南侧有九间倒座房。
    四、倒座北侧是一道卡子墙。卡子墙与倒座构成第一进院子。
    五、卡子墙之后是第二进院子,有北房,即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六、北房后身是九间后罩房。二者形成第三进院子。也就是后院。周作人与周建人家眷住在第三进院子里,兄弟失和以后,周作人在信中告诫鲁迅“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便是指此。
    这些特点完全符合北京四合院的模式。
    而八道湾11号与标准的北京四合院的不同之处是:
    一、11号前面尚有一座院子。这座院子不妨称为外院。外院的东南角有一座院门,建为车门形状。
    二、卡子墙中间未设垂花门,只有一个门道;同样在一进院的东南角也没有构筑大门,只是把倒座房的第七间辟为门道;正房与厢房之间没有抄手游廊,而是构筑了抄手形状的短墙,其上开辟门道,以便正院与后院往来。
    三、正院,也就是二进院,庭院十分宽阔,鲁迅的老友许寿裳说这里简直可以开运动会。同样,三进院也十分开阔,不像一般四合院那样狭窄扁长。与普通的四合院相比较,11号的庭院面积与房屋规模在比例上显然失调,简而言之是庭院大而房屋小。为什么会是这样?后文分析;而为什么要买这样一座大宅?则和鲁迅有关。原因是鲁迅考虑到两个兄弟都有孩子,需要较大的场地玩耍。当时八道湾11号的孩子,周作人一家有:周丰一、静子、若子;周建人一家有:鞠子、周丰二与周丰三。周丰一,原本名“丰”,即周丰;周丰二,原本名“沛”,即周沛,孩子上学前,周作人在“丰”字后面加了一个数目字,成为“丰一”,后来,周沛也要上学了,于是接续作“丰二”。鲁迅有一篇小说《弟兄》,讲述弟弟发疹子,哥哥为其寻找大夫的焦灼。哥哥叫“沛君”,弟弟叫“靖甫”。“沛君”与周丰二的原名“沛”自然会引起知情者的联想,小说末尾,沛君的同事感叹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是“脊令在原”。脊令,是一种栖止于水边的小鸟,经常成群飞翔,古人用以比喻兄弟之间友爱相处,语出《诗经·常棣》。周作人认为,这篇小说中的故事,他虽然没有什么考证,但“主要的事情是实有的。”(周作人:《关于鲁迅》)
    四、东西厢房的北侧山墙各辟一门。在北京,一般不在山墙上辟门,这里是特例。因为是在北边的山墙上辟门,故而房门的朝向必然是后院。
    五、20世纪40年代,对北房与厢房进行改造,将北房东西两侧各接出半间,东西厢房加宽,使得与北房的墀头墙有所交集,从而改变了庭院的原有格局。
    六、明间背后接出一座灰棚,为了便于采光,在北侧安装了玻璃窗。灰棚里面设有一具鲁迅睡觉的木炕。西三条21号的明间后面也筑有这样的灰棚,鲁迅称老虎尾巴。这里,当然也是老虎尾巴。北京四合院里的房屋,讲究者既有前廊也有后厦,这条老虎尾巴可以说是鲁迅对后厦改造后的简易变种吧。
    根据有关史料,八道湾11号占地四亩,在北京,标准四合院占地“五八丈”,也就是40平方丈,约当443.56平方米,0.67亩,两相比较,11号是它的六倍,可谓大宅。八道湾是一条曲折小巷,却出现了这样占地宽阔的大宅,是否有历史原因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