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词赏鉴·大好河山)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赏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在盛唐诗坛上,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二人同是当时“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这首五律,是孟浩然的山水诗名作。学术界一般将它系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此年十二月,张九龄当上了宰相。诗题中有“赠张丞相”四字,故论者多以为它是张九龄拜相之初,诗人请托,希望张氏提携他进入仕途的作品。其实,张九龄为人刚直,秉公执政,处在宰相的高位,不至于也不方便轻易进用一名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布衣,诗人也未必会对此抱有非分之想。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出京,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作为一方军政大员,倒有辟置布衣之士充当幕僚的自主权。定孟浩然赠诗于此时,较合情理。
    诗的后四句自述求职之意:我想渡湖,却没有船(比喻想入仕却没有人援引);闲居无所事事,在这样一个圣明的朝代,未免感到羞耻。看着别人在湖边垂钓,徒然怀有羡慕他们钓到鱼儿的心情(比喻看见别人从政有成效,而自己不得其位,只能干着急)。措辞紧扣“洞庭湖”,将一个很“世俗”的请求写得如此文雅,如此含蓄,如此得体,也真是难为他了。但我们感兴趣的还是前四句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艺术刻画。
    “八月湖水平”,秋季的南方阴雨连绵,洞庭湖水涨满,与岸齐平。这时望湖,湖面更显得开阔。它涵纳了整个天空,天光与其在湖中的倒影,上下空明,表里澄澈。天空(“太清”)与虚幻的倒影,界限泯没,浑然莫镌。更精彩的描写还在后面:“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泽”,先秦时期长江中游的一个超大型湖泊。后因湖面不断萎缩,大部分地区已干涸,只剩下洞庭湖等一小部分。故后世也以“云梦泽”为洞庭湖的别称。“岳阳城”,在洞庭湖的东岸。历来的诗评家对此二句多赞不绝口,以为千古绝唱。乍一看来,10个字中倒有两个现成地名,且占了6个字的篇幅,诗人只加了“气蒸”“波撼”四字,工作量仅五分之二,费力无多,凭什么暴得大名?而仔细琢磨,其中颇有讲究。其一,这两个地名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6个字里,“云”“梦”“泽”“岳”“城”五字,皆属艺术形象,皆有审美意味。其二,这两个地名虽然是死的,但一加“气蒸”“波撼”4字,便“活”了起来。试想,洞庭湖上,烟波浩渺,水气蒸腾,是不是充满了勃勃生机?风掀潮水,浪走奔雷,岳阳城似乎也为之摇动,是不是凸现了洞庭湖那强大的生命力度?这不由得使笔者联想到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不朽杰作——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大型石雕群,其伏虎、跃马、马踏匈奴等雕塑,多就原石的自然形态,三刀两凿,浮雕线刻,用工极为简省,而无不栩栩如生,浑成大气。孟浩然这两句诗,与此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