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肖像:这样隐忍,这样悲伤(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7:11:28 新京报 newdu 参加讨论
3 一双奇特的眼睛 闪烁着热情,夹杂着嘲讽 契诃夫的隐忍是惊人的,同时,他的封闭也是惊人的:他独立到了那样决绝的地步,不愿利用自己的软弱获得哪怕一点点的同情。我们观看他在90年代的一张照片,他果敢地盯着镜头,仿佛要从椅子上跳起来:“我哪里是无病呻吟者?我哪里是‘阴郁的人’?正像批评家叫我的那样,我是怎么样‘冷酷’的呢?我哪里是悲观主义者?” 契诃夫的作家朋友们多次提到,他有一双奇特的眼睛,眼神里闪烁着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既像是热情,又夹杂着嘲讽。契诃夫对于周围人虽然极尽宽容,但这绝不是一种盲目的、无条件的热爱,只需看一看有多少次身边人因为在契诃夫小说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大动肝火,你就能够明白:契诃夫创造的那些具有某些缺陷的主人公,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接待不同身份地位的访客,从他们的表达方式和谈话内容就已经猜到了对方的意图,认准了他们的格调,但他每次都隐而不发,用一种曲折的方式与之回应。高尔基的回忆中,对这一点认识最为深刻。他写道,有一次,一位体态丰满、健康漂亮、服饰华丽的太太来看他,一坐下来就开始“契诃夫式”地谈了起来: “生活真无聊啊,安东·巴甫洛维奇!一切都是灰色的:人呀,天呀,海呀,连花朵在我看来也是灰色的。没有愿望……内心充满了忧伤……好像是得了什么病……” 契诃夫立刻用调侃的方式讽刺了这位太太:“这的确是一种病!这是一种病态。拉丁文叫做morbus pritvorialis。”该词其实是契诃夫的一种戏拟,意思是“装病”、“假病”。高尔基赞叹契诃夫“有一种到处发现庸俗、使庸俗显露原型的妙法,这种妙法只有对人生提出高度要求的人才能掌握,只有那种想看到人们变得单纯、美好、和谐的强烈愿望才会产生。”对庸俗的批判是契诃夫毕生从事的事业,他的确是一位严厉而谨慎的大夫,眯起眼睛,冷笑着注视普通人身上的痼疾,时刻准备提着手术刀迎上去。 顺便提一下,对于这种“批判意识”的方向和作用,不同时代的批评家所持的观点大相径庭。本书中文版翻译自国家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本,由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社长阿·科托夫撰写前言。 阅读科托夫撰写的文章,会读到许多“资产阶级意识”、“资本主义批评家”之类的词汇,浓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扑面而来。旧版重在为契诃夫的革命意识、服务意识拨乱反正,而1986年版本的前言则着重从艺术特色的层面分析契诃夫作品的文学价值,展现他个人以及创作中呈现的“批判性”。确切地说,这种“批判性”已经成为契诃夫文风的一个内在特点,它不再与国家前途命运挂钩,而仅仅指向“人性”本身。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讲述文学中的长征故事
- 下一篇:延安鲁艺校友接力棒传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