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用艺术的形式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芒,充分说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当听到“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信赖你们、感谢你们!”时,我热血沸腾,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高度信任化为无限的动力,更坚定了我们为伟大民族复兴事业鼓与呼的信念与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美术馆藏有13万件经典作品,其中有一系列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重大题材作品,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
    表现革命的优秀作品,如诞生于烽火年代的延安版画,以鲜明而深刻的艺术形象鼓舞民族斗志;如石鲁的国画《转战陕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以高山仰止的恢弘构图,将革命领袖运筹帷幄的形象表现得厚重而博大。表现建设的优秀作品,如吴作人的油画《三门峡工地》展现了三门峡的壮阔,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与成就;关山月的国画《绿色长城》体现了沿海人民众志成城改造自然和保家卫国守护海疆的精神与力量。表现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品,如广廷渤的油画《钢水·汗水》刻画了青年工人在炽热的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展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刚毅朴厚的品格;詹建俊的油画《潮》以浪漫主义的情怀描绘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民的豪情与壮志。表现新时代的优秀作品,如常青的油画《未名湖畔》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殷期望;商亚东的油画《最美太湖水》以湖水污染防治为切入点,表现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喜悦自信与积极进取。
    每部经典作品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展示着美术经典作品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这些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令人过目不忘、直抵心灵,具备史诗般鼓舞人心的力量。文艺工作者当研究好、创作好、展示好、传播好彰显中国精神、催人奋进的佳构,不负伟大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因此,美术作品想要真正走进当代人的心灵,唯有以新的审美创造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表现样式,用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为人民塑像、为时代立碑。如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精心策划选题,聚焦现实题材,以美术作品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同时,通过举办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以创作带动教学、以教学推动创作,在出精品、出人才、带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加强主题性美术创作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要发掘艺术发展与创新中所发生的表达方式,还意味着展示与传播手段的不拘一格,用紧贴新时代的语言展现好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依托馆藏精品与新创作举办各类活动600余场,通过“典藏活化系列展”展示古今中外艺术高峰,通过“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弘扬艺术家的家国情怀,通过“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彰显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国际交流系列展”加强国际文化对话。中国美术馆不断将馆藏优秀作品梳理出来,巡展到全国各地,把有关题材的精品进行复制,送到革命老区,送到边疆地区,送到民族地区,更好地宣传党史,使研究、创作、传播三者合一,形成宣传党史的合力。2021年6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览以时间为叙事线索,以420余件美术作品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还创新性地利用VR全景技术、虚拟体验、智能导览等技术,同步线上全景展厅。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上观展,聆听知名主持人、表演艺术家、配音演员生动讲述作品及党史故事,累积观看量超3亿人次,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还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美术里的中国》等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一批经典之作,通过跨界合作,增强艺术感染力。
    2022年,中国美术馆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了“迎接冬奥会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促全民健身、推文化融合;还将组织创作并策划主办“庆祝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美术作品展”,以美举旗帜、聚民心;“长征题材美术作品展”,展民族精神、传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因此,我们要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让大写的“中国人”立于世界。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它在历史中、在现实中是可信的人和事的存在,在情感世界是可爱的、有温度的平凡而高尚的人的存在,在精神的高度是可敬的杰出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存在。通过对承载中华民族精神的伟人、哲人、英模人物的塑造,能够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让具有独特辨识度的民族形象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
    我自1985年创作大型雕塑《新四军东进》到去年创作大型雕塑《旗帜》…… 36年来,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红色基因熔铸到作品中,我塑造的《马克思》立于德国,《百年丰碑》立于法国,它们以艺术阐述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我创作的近600件表现中华民族历史的人物形象,其中有50多件立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场所。譬如,立于希腊雅典阿拉果广场的《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立于乌克兰驻华大使馆的《心灵之门——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与中国诗圣杜甫对话》、立于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的《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均以“对话”为主题,表达了“和平”“平等”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用艺术的形式架起了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