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让现实题材文学佳作与影视携手并进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电视剧片单正式出炉。其中,梁晓声的《人世间》、阿来的《尘埃落定》两部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格外引人注目,展现半个多世纪中平凡者不凡的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世间》将作为开年大戏率先登场。此外,各类现实题材文学创作与影视产业可谓携手并进、百花齐放,以多民族团结共荣为主题的《这边风景》、刻画知识分子群像的《应物兄》、关注女性成长命题的《人鱼》等类型多元的文学作品,相继进入影视改编进程,现实题材佳作“破圈”劲头可谓十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学、影视各方合作的程度愈发深入。2021年,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芒果TV达成文学资源共享战略合作协议;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发布了“十月星浪潮影视计划”,与北京盛世肯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合力打造跨界交流合作平台……相关合作内容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与积极反响,为文学改编影视作品带来越来越优质的平台以及制作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大众对优质现实题材作品的需求日益彰显。相较于前几年集中在仙侠魔幻、宫斗权谋、青春爱情的“影视改编IP热”,观众越来越期待更多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能产生强烈共鸣的现实题材作品,优秀的小说则为此类作品提供了较好的文本基础,文学与影视更加紧密合作、强强联合,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虽然文学创作端与影视产业端的合作由来已久,也取得了许多不凡的成果,然而整体来看,诸如《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等现实题材改编佳作总量仍旧较少,尚未充分满足大众的需求,要真正实现佳作频出产生“破圈”影响,还需文艺工作者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沉淀与思考。
    其一,要扎根现实生活,把握现实题材创作要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根源,人民是文艺作品中的主角,文艺工作者们必须在创作中更加贴近生活,在现实中把握时代共鸣、在文学中汲取浪漫情怀,创作出能兼顾文化趣味、思想内涵的优质现实题材内容。
    其二,要不断与时俱进,善于运用新技术服务内容创作。时至今日,我国影视创作技术快速发展,但文艺工作者必须时刻铭记,“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随着互联网端的冲击和大众文化趣味的变化,大众对于作品的制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文艺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对文化矢志不渝的追求、对大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对产业与时俱进的洞察,才能自觉肩负起使命和担当,继续保持旺盛的创新力和生命力。比如,在不同年代的场景构筑中,如何运用CG技术对细节进行更巧妙的还原;在文学与影视剧的转化过程中,如何通过新媒体手段对优质内容进行传播,让优秀的改编作品走向世界等。
    此外,要提高创作视野,与文化产业发展共进。在与文学创作彼此激荡的过程中,优秀的创作者在文字和光影的海洋中不断捕获着新时代的新变化,汇聚为越来越多令彼此由衷感动的中国故事,创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让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以普世情感引发各国观众的共鸣。
    如今,文学与影视的合作方式,早已不仅限于内容本身的筛选、改编的简单生产环节,而是要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从文化层面提高站位、从产业整体宏观布局。在培养优秀创作者、发掘优质好故事的同时,于创作和传播方式上精益求精、守正创新。既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还需通过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合作模式优化和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凝心聚力打造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