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性批评之于当下的价值与意义——结合《文学评论》对文学批评文章的刊用标准和风格来谈(5)
http://www.newdu.com 2025/09/03 05:09:25 《文艺争鸣》 刘艳 参加讨论
注释: ①③吴亮:《后来者居上——你们的写作,缓解了我长期以来的焦虑》,《文汇笔会》2015年5月8日。 ②周明全:《聚焦80后批评家/杨庆祥:以文学批评重构文学现场》,《文学报》2015年2月7日。 ④项静:《代际命名:策略与牢笼》,《文艺报》2016年3月21日。 ⑤张丽军:《70后批评家,正面临时代的严峻拷问》,《文艺报》2016年3月21日。 ⑥李云雷:《青年批评家面临的时代问题》,《文艺报》2016年3月21日。 ⑦黄发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⑧(13)程光炜:《文学批评的“再批评”》,《文艺争鸣》2016年第3期。 ⑨郜元宝:《比“德、赛两先生”更本源的问题是什么?》,《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8期。 ⑩陈晓明:《理论批评:回归汉语文学本体》,《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 (11)陈晓明:《我们为什么恐惧形式——传统、创新与现代小说经验》,《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第1期。 (12)陈思和:《文本细读的几个前提》,《南方文坛》2016年第2期。 (14)陈思和:《文本细读的几个前提》,《南方文坛》2016年第2期。程光炜:《文学批评的“再批评”》,《文艺争鸣》2016年第3期。 (作者:刘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红色经典”蕴含的文化基因深植我们的血液之中
- 下一篇:晚清报刊诗词研究的路径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