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中国网络小说的“寻根”与“标准”


    关键词:寻根 中国网络小说
    中国的网络小说的根脉是中国的传统通俗小说。传统性和民族性是中国网络小说的重要特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网络小说的历史观念和美学构成。“认祖归宗”是为了确认中国网络小说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网络小说批评标准科学构建的前提。
    网络小说与传统通俗小说、现当代通俗小说的关联
    中国网络小说是以故事为中心的类型化写作。它的本源是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中国最早用“通俗”命名于小说的是罗贯中在元末明初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之所以冠之“通俗演义”,庸愚子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解释说,是要在“理微义奥”的史家稟笔之法和“言辞鄙谬”的野史评话之间创造出一个“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人人得而知之”的写作范式。到了晚明“三言二拍”时期,冯梦龙将这类作品称之为“通俗”类小说,并与唐代传奇类作品区分开来。“通俗”小说至此也就成为了一种文类。中国通俗小说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其美学特征体现为:(一)类型化。冯梦龙不仅给通俗小说命了名,对其美学特征也作了深入的阐释,明确提出了通俗小说的类型化特征: “私爱以畅其悦,仇憾以伸其气,豪侠以大其胸,灵感以神其事,痴幻以开其悟,秽累以窒其淫,通化以达其类,若非以诬圣贤而疑,亦不敢以诬鬼神……姑就睹记凭臆成书,甚愧雅裁,仅当谐史,后有作者,吾为裨谌。”(詹詹外史《情史叙》)通俗小说是不同于“雅裁”的类型小说,不同类型的通俗小说有不同类型的表现方式。(二)章回体。长篇通俗小说最重要的美学特征是章回体。章回体受“说话”影响,由文人的拟话本而设定,由明清小说而定型。(三)故事叙事。中国传统通俗小说构建了以说故事为中心的叙事模式。既然是说故事,传奇自然成为了说故事人最重要的美学设计,否则故事不好看;“全知型”的叙事角度成为了说故事人的必然选择,否则故事说不清;通俗易懂成为了说故事人的传播追求,否则听众听不懂。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从《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创作佳作不断,《水浒传》《西游记》《东周列国志》《儿女英雄传》等等,一直到1892年韩邦庆创作《海上花列传》,在“通俗”之路上,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成为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重要的文学精神食粮。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是这条“通俗”之路上的接棒者,继续向中国读者呈现出众多的优秀作品,《玉梨魂》《啼笑因缘》《秋海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奇侠传》《蜀山剑侠传》《卧虎藏龙》《霍桑探案》《风萧萧》等等,都曾风靡一时,至今影响不衰。
    网络小说是中国传统通俗小说的当代呈现。它同样强调通俗化、类型化、说故事,以章回体为主。它是承接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延续着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成为了中国通俗小说发展历程中的第三个时期。中国网络小说在新时期诞生,有着新的发展。文化的多元性、网络的媒介性、市场的运作性等方面使网络小说呈现出新的特征。不过,应该看到,中国网络小说的这些新特征来自于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的创造,是新时期的文化机制、创作机制和传播机制给予网络小说的新的内涵。
    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价值观念,同时接受了外来的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涌现出很多既具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例如张恨水和金庸等人的小说。当下时代与社会更具有世界性,借助网络平台生存和发展的中国的网络小说必然有着更多、更深入的多元的文化融合。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是印刷时代的文学作品,将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认定为“报刊小说”也并不为过。中国的网络小说是网络媒体的产物,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中的媒体性特征在网络小说中都存在。又由于网络所具有的链接的特性,使得网络小说的媒体性特征显得更加深刻、更为交融。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注重作品的读者效应,注重小说与电影等大众媒体的联合。这些都对网络小说的传播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影视剧和网络媒介的强劲发展,中国网络小说的市场运作更是色彩斑斓、更为丰富,整体性和机制性显得更为突出,其经典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中国网络小说批评标准的科学构建
    批评标准构建是否具有科学性,关键在于:对于批评对象是否适用。
    构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标准。网络小说是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发展中的当代环节,表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其立身之本。弘扬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是指网络小说应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健康的方面。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小说,凡是弘扬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的均应该推崇,凡是宣扬消极文化因素的均应该排斥。
    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标准。中国网络小说的根扎在中国土壤中。满足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写中国的故事,中国网络小说才有活力。当下中国网络小说呼唤更多的现实题材的作品,是因为当代中国人需要更多的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其中的问题和反思均是生活其中的中国人心中的所思所考。中国小说要走向世界,网络小说所具有的传统性和民族化的特色,是让世界读者认识和感知中国形象的很好的缘由。
    构建切合网络小说特点的机制标准。对网络小说的批评是否有效,网络性质至关重要。从性质上说,网络小说的批评是一种网络机制批评。这样的批评机制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作品的网络性质。网络小说是一种文学信息流。信息流不仅仅是事件的排列和数字的流动,而是由于互联网的平台而造就的人对社会和人生而产生的新的认知。二是对网络创作机制的批评。网络小说打破了传统文学中一以贯之的作者和读者构成的主动者和接受者的关系,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又彼此交融的关系。这样的创作机制必然会影响到创作过程中的文化摄取和价值判断,必然会影响到文本的构成,甚至是语言的组合。三是对网络运行机制的批评。在网络小说的运行机制中,网络是舞台,写手是演员,导演是网站。这个舞台是开放式的,谁都可以上来表现一番。因此,写手与网站的关系、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文艺与资本的关系等,都需要研究。四是对网络传播机制的批评。传播的内容既有文本的意见,也有情绪的传输和社会口碑的表达。它包含三方面内容:文本传播、网站传播和跨媒介传播。
    构建打造网络小说经典化的美学标准。网络小说需要丰厚的文化韵味和历史社会知识,需要较高的美学呈现的文学修养。当前中国网络小说创作泥沙俱下,优秀作品不够多。网络小说应该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和较好的美学呈现,同时具有很好的口碑,方能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传承。
    “寻根”和“标准”构建的价值和意义
    寻根,是对中国网络小说性质的认定,是中国网络小说的血脉归宗。各种类型的小说都离不开对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表现,而通俗小说尤其突出。通俗小说本质上是民族的传统文学,以彰显本民族的特色而显示小说的文本特色。美国的通俗小说总是表现着“山巅之城”的清教徒的精神,例如美国的科幻小说及其影视剧的改编;英国的通俗小说中的绅士风度与贵族精神在各种人物身上都是标配;日本的人生伤感和脆弱而又坚韧的精神两面性是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也成为了小说情节发展根据,例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等日本通俗小说。本民族的文化精神是通俗小说的根。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如此,中国的网络小说同样如此。
    标准,是对中国网络小说标识的划定,是中国网络小说的创作引导。网络小说的前行离不开世界优秀文化的滋养,然而,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吸收外来文化的出发点,也是小说价值判断的基本立场。中国故事是网络小说的基本形态,没有中国特色也就很难得到读者的亲近和世界的认可。网络小说的特征是网络性。网络小说只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特点,并将之作为媒介、创作、运行、传播的有机体,网络小说才有自我存在的价值和表现空间。网络小说要注重文学性,没有文学性的网络小说很难被称为文学作品。传统优秀文化的根、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健康的网络小说机制、较高的文学修养,是中国网络小说应该具有的健康的机理和发展趋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