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谢冕:青春诗情永不消退


    春天的北京,温煦的阳光微带着寒意。我们在一个周末的早晨,造访了住在京郊的谢冕先生。他的家隐在一树树盛开的白玉兰后面,鸟语花香,环境清雅。还未走到跟前,我们就望见了谢先生正立在纱门后,安静地等我们。
    谢冕先生已经85岁了。85岁的谢冕先生仍然像个年轻人。他说话的时候尤其像,神采飞扬,中气十足,并且滔滔不绝,他的语音里有着年轻人一般的诗情。有的时候,他又会突然停下来,凝神思考,表情里透着威严。他的夫人悄悄地为我们端来茶水,谢先生是福建人,酷爱饮茶,也爱以好茶待客。
    谢冕先生于1980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引发了关于新诗潮的热烈讨论,成为新诗批评的经典文献。可以说,谢先生是当代诗歌批评界当之无愧的泰斗。今年是新诗百年,我们特意来拜访先生,想听听他对于百年新诗的看法。谢先生托着腮帮,兀自沉思,像是在梳理思路,又像是在回顾百年新诗的历程,良久之后,他便开始了洋洋洒洒的讲述。
    重新营造了诗歌天地
    “新诗既是伟大的,又存在着很多问题,但这是不相冲突的。”自1960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开始,谢冕先生就一直在为中国新诗“呐喊”。他不仅看到了新诗的伟大与荣光,而且很清晰地洞察了新诗的问题之所在。
    “新诗的成就是了不起的,新诗重新营造了诗歌的天地,这个天地不是唐人的天地,也不是宋人的天地,而是白话诗的天地。唐诗是伟大的,新诗也是伟大的。新诗的破天荒,在于敢打破古典的格式,用自由的形式来表现现代人的情感,这就很了不起。”
    老先生顿了一顿,忽然话锋一转,“但是,新诗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新诗一百年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诗的文体特点荡然无存。我们现在的诗和口头说话没有多大差别,和小说散文也没有多大差别,诗的文体特点越来越模糊,这个问题比较大。而且古人讲意境、蕴藉、神思,这些在新诗里也越来越淡,很多新诗作品读完之后感觉是大白水一杯。”
    老先生的话音里透着严厉,也透着不满:“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在呼吁:诗读起来要愉悦好听,要有音乐的性质。诗歌可以不押韵,也可以不对称,但是不可没有节奏感。诗如果没有节奏感,诗就不是诗了。这是诗歌要死守的一条红线。就好像不管你是主张诗歌是‘戴着镣铐跳舞’,还是脱了镣铐跳舞,诗歌终归是跳舞,而不是散步——散文才是散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