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霍松林:“唐音”永存


    先生之严
    毕业论文是考验门生的关键环节,霍先生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我有着亲身经历——
    第一步,选题。先生要求我们站在学术发展的最前沿,选题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也要适合自己的学术特点。有时为了一个选题,要反复琢磨推敲。像我的论文选题,开始想写《“天人思想”与汉代散文》,由于题目太大且涉及文史哲诸多领域,不好把握。先生启发我说,你的长处在于《史记》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后我的论文定为《唐前史传散文研究》。论文题目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术思想不断升华的过程。
    第二步,查阅资料,理清学术史。题目确定后,先生要求我们广泛搜集资料,对选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总结,找到研究的突破口,这样就能为自己的论文定位,看出论文的价值所在。
    第三步,作开题报告,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完善论文的构思。开题报告会上,先生听了弟子的陈述后,再予以细心指导,要求写出详细的写作提纲,审阅过关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第四步,动笔写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先生要求每写完一部分,就交给他看,并仔细批阅,大到论文的立意构思、框架结构,小到炼句修辞、资料引用等,一一提出修改意见。
    第五步,反复修改,拿出精品。先生对论文初稿批阅后,让弟子修改,然后再审阅,直到满意为止。即使在论文答辩通过后,他还会要求弟子根据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再加充实修改。这样的严格训练,严格把关,保证了论文的质量。
    2017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沉浸在鸡年春节的喜庆气氛之中。当日,我因事在外地,中午13时许,电话和微信同时传来噩耗,我的导师霍松林先生逝世了。我一听就懵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霍先生和我住在家属区同一栋楼,且是同一方位的房子,他住7层,我住6层。楼上楼下,我常常因为一些事情到楼上请示先生。春节前夕,我两次去先生家:一次是1月14日陪陕西师范大学党怀兴副校长看望先生,并商谈百岁寿辰之事,这是霍先生生前最大的愿望;另一次是1月21日,文学院班子成员集体去给先生拜年,汇报一年来学院的情况,征求先生对学院发展的建议。两次拜见,先生虽然行动不便,躺在床上跟我们说话,但思维清晰,还不停地感谢学校、学院对他的关心。
    真没想到这么突然,霍先生竟驾鹤西去。他逝世的消息一下子震动了学界,震动了艺坛。先生走过了人生的第97个春秋,他的一生平淡而又非凡。他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作为先生弟子,我对此“三书”深有体悟。 (责任编辑:admin)